近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扎实推进5G发展座谈会上,我国提出将扎实打造高质量5G网络,充分释放5G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工信部负责人表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70万个,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5G进入融合创新的关键阶段。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指出,5G对经济社会影响潜力开始显现,2020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8109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1897亿元。在2021年我国5G技术和相关产业将以稳中求进的原则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5G技术发展愈发成熟,应用愈发广泛,消费者从刚开始的跃跃欲试,到现在享受5G产品带来的高效与便捷。国内的首款5G PC,是联想YOGA 5G笔记本电脑,在去年China Joy上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联想YOGA 5G搭载高通骁龙8cx 5G计算平台,该平台是全球首个专为PC提供5G连接而打造的7纳米平台,为高速5G网络提供了硬件保障。联想采用了业界领先的PC 5G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实现了业界最小的5G模块设计,支持sub-6GHz 5G网络,以及内置六个天线,从而能获得更强的信号支持。另一款同时发布的联想拯救者电竞手机Pro,是5G时代“为战而生”的游戏终端,搭载最新的高通骁龙865 Plus 5G移动平台,CPU主频最高达3.1GHz,让游戏玩家体验极致“5G速度”。
联想不仅将5G技术应用于电子产品终端,还自主研发了首款5G工业机器人——联想晨星机器人。这是一个能够帮助用户立体感知远程环境,并且与之实时交互的机器人系统。机器人位于远程工作空间内,将其拍摄的3D视频流通过5G网络发送至用户,同时接收来自用户的控制指令;用户位于操作区通过头戴AR设备立体感知环境,并基于当前感知信息向机器人下达控制指令。
作为在5G领域深耕多年的领先科技企业,联想前瞻性地洞察到5G技术将成为牵引智能化时代新技术架构的前导型技术,并在“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下,将5G的巨大潜能应用到全产业链条。首先,5G带动物联网的发展,促使更多终端接入,所产生的海量汇合的数据成为智能化时代的新油井。其次,5G带动云计算、云服务发展,促进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更加丰富。此外,还需要云网融合技术、虚拟化技术和网络切片技术配合,使5G网络建设更高效、更实用。最后,当“端”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边-云-网”提供的算力,辅以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对各行各业的现行机理加以学习、总结、提炼,就能让计算机对业务流程和决策流程进行更好、更智能的管理,也就形成了“智”。
联想依托于“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已经率先实现5G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三大领域的应用。得益于联想5G专网方案,联想武汉制造基地拥有了业界首条5G +IoT自动化组装线,树立了高效柔性制造的行业标杆。同样,联想助力重庆地铁车站实现了高速互联互通,让车站可以更加及时地处理应急情况,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成功打造了5G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样板。在联想5G的加持下,5G无人扫路车、5G执法车以及5G无人巡逻车亮相丽江古城,给古城贴上智慧标签,焕发新颜。
联想集团在最新发布的《2021年及未来科技趋势预测》中指出, 2020年是“5G元年”,在进入新常态之后,2021年及未来的格局将全面基于5G等技术打造的“万物互联”环境之上,网络连接成为最关键的基石,从全球经济发展到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无不依赖于此。
这份趋势预测与国家发展重点相呼应,并进一步指出,5G技术正在赋予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永远在线和实时互联的功能,让人们从Wi-Fi依赖中解放出来,这点在居家办公增长的情形下尤为重要,确保人们在高峰时段依然享受流畅的网络环境。基于Wi-Fi 6和Wi-Fi 6E的电子设备也将解决家庭Wi-Fi“流量之争”的问题。随着5G技术和产品的普及,5G基础建设和网络部署将在2021年及未来有长足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