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今年,曙光一体机亮相人民大会堂的两会新闻报道发稿中心,为新华网两会报道保驾护航。这已是曙光工作站系列产品第二年成为新华网两会报道指定科技用品。

新华网每年对两会进行形式多样、快速及时的报道,对新闻编辑处理设备的稳定性、高效率、安全性等方面提出要求。作为新华网两会报道的“好帮手”,曙光一体机以高效的处理速度和卓越的性能,服务两会报道。
曙光一体机基于高性能国产芯片,可搭载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支持各类常用软件,构建更安全、更兼容的软硬件环境。在应对新华网高强度的两会报道工作中,不仅能够提供强大的运算能力及音视频、图文处理能力,轻松满足新闻直播及多任务并发运行需求,还可实现连续直播不宕机、不卡顿、数据高速安全传输等重要任务。
据悉,两会期间“露面”的曙光一体机仅仅是曙光工作站诸多形态中的一种,塔式、桌面、瘦客户端……丰富的工作站产品,可以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场景和应用需求。同时,曙光工作站优异的性能与兼容性使其逐渐成为政企办公利器。

曙光工作站连续两年以“安全”和“性能”两大优势服务新华网两会高效率、高稳定性、高负荷的文件处理需求。是我国国产IT设备从“能用”到“好用”的真实写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关键系统越来越依赖AI、自动化和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95%的数据泄露源于人为错误,64%的网络事件由员工失误造成。虽然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不断发展,但人类判断仍是最薄弱环节。网络韧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人员和战略需求。建立真正的韧性需要机器精确性与人类判断力的结合,将信任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将网络韧性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华南师范大学团队开发的GraphTracer框架,通过构建信息依赖图解决多智能体系统高失败率问题。该方法摒弃传统时间序列分析,追踪信息流网络精确定位错误根源,在失败归因准确率上比现有方法提升18.18%,并已开源供实际应用。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担心机器会背叛创造者。近期AI事件包括数据泄露、自主破坏行为和系统追求错误目标,暴露了当前安全控制的弱点。然而这种结果并非不可避免。AI由人类构建,用我们的数据训练,在我们设计的硬件上运行。人类主导权仍是决定因素,责任仍在我们。
杜克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几何框架分析发现,AI推理过程呈现连续"流动"特征而非离散跳跃。研究表明逻辑结构像河床般调节推理流的速度和方向,即使面对不同语言和领域的内容,相同逻辑结构的任务在AI内部表现出惊人的几何相似性。这一发现颠覆了AI为"随机鹦鹉"的传统认知,证明AI具备真正的逻辑理解能力,为AI可解释性和系统优化开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