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施耐德电气2022“数字赋能,全程减碳”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研发副总裁高深与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中压业务中国研发副总裁姜岚,以“拥抱能源变革,让创新来到‘敏捷时代’”为主题,就“双碳”目标下,产品创新应如何“敏捷”转型分享了观察与洞见。
伴随“双碳”目标步入实践阶段,企业面临着能源转型、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挑战。高深认为,在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亟需提升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敏捷转型是重中之重。“敏捷是基于价值驱动的交付,关键是能快速响应变化,即在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小步快跑’来实现价值。”
对于如何践行敏捷创新,姜岚表示:“企业可从项目组织形式、团队文化与能力、客户互动三个方面展开实践。首先是项目组织形式,同一个项目团队需要提供从立项到开发、从产品发布到维护,再到退市的端到端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加强团队对产品的责任感。在团队文化与能力方面,‘敏捷’对快速决策提出极高要求,这意味着需要对项目团队进行充分授权,并对项目人员的决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整个周期过程中,需要与客户保持及时沟通,不断获取客户最新反馈,抓住客户真正痛点,及时更新迭代,保证最终产品完美贴合客户当下需求。”
在敏捷践行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对敏捷所带来的效益深有体会。高深介绍:“敏捷让整个流程更加迅速、更加高效、更加透明。决策链条的缩短,使一线人员在听到‘炮火’声音后,能够直接迅速进行决策;研发过程中,依据客户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真正体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与此同时,在‘敏捷’项目下,所有的信息公开透明,团队成员的工作职责和交付成果都变得清晰可见,营造了更加积极的团队氛围。”
然而,由于“敏捷创新”源于软件开发,很多人认为敏捷创新并不适合传统企业或硬件项目。对此,姜岚认为,敏捷实践拥有自身的理念与思维,即一场“守-破-离”的进阶之路。经过适配后,敏捷同样适用于硬件项目,需要在项目周期及产品颗粒度切割等方面,基于实际产品和技术情况进行适配,并充分考虑后期迭代需求,进而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对于敏捷只是快速和节省支出的误解,高深认为,敏捷的最关键一环是要考虑客户价值,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此,虽然敏捷项目的整体周期更快,却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帮助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
“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大家应当勇敢地敞开心扉,敏捷践行,拥抱能源新时代。”高深表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AI引发投资热潮,越来越多初创企业获得独角兽地位。TechCrunch追踪了今年迄今为止成为独角兽的风投支持初创企业。虽然大多数与AI相关,但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企业专注于其他行业,如卫星公司Loft Orbital和区块链交易网站Kalshi。名单涵盖软件开发、机器人技术、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体育软件、客服AI代理等多个领域,估值从1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不等。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LangScene-X系统,仅需两张照片就能重建完整的3D语言场景。该系统通过TriMap视频扩散模型生成RGB图像、法线图和语义图,配合语言量化压缩器实现高效特征处理,最终构建可进行自然语言查询的三维空间。实验显示其准确率比现有方法提高10-30%,为VR/AR、机器人导航、智能搜索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当前AI智能体炒作过热,企业追求能处理一切问题的开放世界系统并不现实。真正有价值的AI智能体应专注于有明确边界的封闭世界问题,如发票匹配、合同验证等企业日常任务。企业级智能体应采用事件驱动的微服务架构,具备自主性和连续性,通过将非确定性模型包装在确定性基础设施中来确保可靠性。相比追求通用人工智能,企业更需要可测试、可部署的实用解决方案。
IntelliGen AI推出IntFold可控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不仅达到AlphaFold 3同等精度,更具备独特的"可控性"特征。该系统能根据需求定制预测特定蛋白质状态,在药物结合亲和力预测等关键应用中表现突出。通过模块化适配器设计,IntFold可高效适应不同任务而无需重新训练,为精准医学和药物发现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