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等单位联合主办题为“科技赋能双碳 共建零碳未来”的数字双碳高峰论坛暨全国首创双碳城市“绿色大脑”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举行。大会特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中国标准化协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业委员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中化创新(北京)科技研究院、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融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通星元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和企业参加,与会嘉宾、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就绿色经济、科技赋能、节能减排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探讨。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黄立应邀出席。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转型关键期。2021年,中国将“双碳”战略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围绕绿色低碳构建新的产业循环发展体系和发展新格局。
数字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推动“双碳”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逐渐渗透进了生态、能源、金融等各个领域,使得通过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来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为可能。
本次大会上,学界、产界、企业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加入,使得“双碳”战略落地更进一步,为“产学研用”一体化双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与会各方共同签署了碳中和评价体系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打造了开展双碳城市应用标准、碳中和评价体系、工业碳排放指数、碳足迹、碳普惠等相关课题研究和应用的共创平台。
中国工程院刘天林院士、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为“碳中和评价体系联合实验室”揭牌。
英国皇家化学会院士、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新兴产业分会会长肖钢、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黄立、中国移动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国华、中国科学院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姚晓婧、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夏俊杰等相关领导圆桌研讨。
黄立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软通动力在“双碳”领域的布局和进展。他表示,作为国内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软通动力一向关注数字技术对绿色经济的使能,并在能源生产端和消费端积极推进相关数字技术的应用。目前,依托能源行业的沉淀和积累,软通动力凭借其咨询和行业解决方案、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的团队、先进的技术已在数字能源领域有所成果,并全面布局能源互联网新生态。
未来,公司仍将坚持以数字化创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区块链、5G、信息安全领域等),助力客户低碳战略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双碳”战略的落地。同时,软通动力也将响应“双碳”目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可持续的ESG发展体系,共创绿色文化,与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共同追求卓越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WorldMem框架,首次让AI拥有真正的长期记忆能力,解决了虚拟世界模拟中的一致性问题。该系统通过记忆银行存储历史场景,并使用智能检索机制,让AI能准确重现之前的场景和事件,即使间隔很长时间。实验显示在Minecraft和真实场景中都表现出色,为游戏、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带来广阔应用前景。
AWS通过升级SageMaker机器学习平台来扩展市场地位,新增观测能力、连接式编码环境和GPU集群性能管理功能。面对谷歌和微软的激烈竞争,AWS专注于为企业提供AI基础设施支撑。SageMaker新功能包括深入洞察模型性能下降原因、为开发者提供更多计算资源控制权,以及支持本地IDE连接部署。这些更新主要源于客户需求,旨在解决AI模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MTS AI研究团队提出RewardRanker系统,通过重排序模型和迭代自训练显著提升AI代码生成质量。该方法让13.4B参数模型超越33B大模型,在多种编程语言上表现优异,甚至在C++上超越GPT-4。通过引入困难负样本和PPO优化,系统能从多个代码候选中选出最优方案,为AI编程助手的实用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