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行的英特尔On技术创新峰会上,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表示:英特尔和英特尔代工服务(IFS)将开创“系统级代工”(System Foundry)的时代。他说,英特尔将成为一家伟大的晶圆代工厂,满足日益增长的半导体需求,为世界带来更多产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收购高塔半导体之后,英特尔代工服务将成为全球全面的端到端代工厂,提供业界最广泛的差异化技术组合之一。

数字世界建立在摩尔定律之上。几十年来,人们经常质疑摩尔定律是否继续有效。基辛格说,结合RibbonFET、PowerVia两大突破性技术,还有High-NA光刻机等先进技术,英特尔希望到2030年在一个芯片封装上可以有1万亿个晶体管;英特尔制定了4年内交付5个制程节点的大胆计划;Intel 18A制程 PDK 0.3版本现在已经被早期设计客户采用(PDK也就是工艺设计工具包),测试芯片正在设计中,将于年底流片。他认为,摩尔定律至少在未来的十年里依然有效。

英特尔代工服务将迎来“系统级代工”的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范式转变,重心从系统芯片(SoC)转移到封装中的系统。“系统级代工”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晶圆制造、封装、软件和开放的芯粒生态系统。“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创新已经为芯片制造带来了全新可能”,基辛格表示。

英特尔预先展示了此类创新的另一项进展:在可插拔式光电共封装(pluggable co-package photonics)解决方案上的突破。光互连有望让芯片间的带宽达到更高水平,特别是在数据中心内部,但制造上的困难使其成本高昂到难以承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特尔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坚固的、高良率的(high-yielding)、玻璃材质的解决方案,它通过一个可插拔的连接器简化了制造过程,降低了成本,为未来新的系统和芯片封装架构开启了全新可能。
令人关注的是,来自三星和台积电的高管表达了对通用芯粒高速互连开放规范(UCIe)联盟的支持,这一联盟旨在打造一个开放生态系统,让不同供应商用不同制程技术设计和生产的芯粒能够通过先进封装技术集成在一起并共同运作。随着三大芯片制造商和超过80家半导体行业领军企业加入UCIe联盟,“我们正在让它成为现实”,基辛格表示。

开创未来需要软件、工具和产品,同样也需要资金。今年早些时候,英特尔推出了10亿美元的IFS创新基金,以扶持为代工生态系统构建颠覆性技术的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和成熟公司。今天,英特尔还宣布了获得资金的第一批企业,它们在半导体行业的不同领域进行着创新,包括:
英特尔强调,将一往无前,挖掘元素周期表中的无限可能,持续释放硅的神奇力量。而这,也正是数字世界所亟需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的分布式边缘架构从设计之初就以韧性为核心,全球平台通过跨区域负载均衡和智能路由技术,确保即使某些节点出现故障,流量也能无缝切换至可用节点。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研究发现,大型语言模型在推理时展现出"预设与锚定"的思考节奏。通过分析注意力机制,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AI内部的推理逻辑,并基于此开发了三种新的强化学习训练策略,在多个数学推理任务上获得显著性能提升,为AI系统的可解释性和训练效率提供了突破性进展。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商汤科技研究团队开发的InteractiveOmni是一个突破性的全模态AI助手,能够同时处理图像、视频、音频和文字,并具备强大的多轮对话记忆能力。该模型采用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从多模态输入到语音输出的统一处理,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4B参数版本就能达到接近7B模型的性能,且已开源供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