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第二十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崔晓峰、中国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马志刚、中国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杨海红等行业领导发表主题演讲,新华三集团交通事业部总经理赵飞受邀出席大会,新华三集团智慧民航首席解决方案专家刘铖以“构筑智慧机场‘免疫系统’,全方位护航机场安全”为演讲主题,为在场来宾详细解读了新华三最新的机场智慧安全解决方案。
提升智慧机场“免疫力”,守护民航业“生命线”
新华三集团智慧民航首席解决方案专家刘铖
如果把智慧机场比作一个复杂的“生命体”,那么机场的安全体系则扮演着“免疫系统”的角色。随着业务场景的日益复杂,“免疫系统”也面临着种种困境亟待突破:安全防护手段原始效率低、视频安全防护停留在“看”、安全管理体系薄弱、安全应用集成能力弱等。
痛点在表面,根源在内因。刘铖表示,智慧机场的“安全病”,根本原因是缺乏基于新技术支撑的传统安全防护全面升级、系统性安全业务管理、高可靠数据决策支持以及全局的安全态势感知。想要真正解决痛点问题,需要对机场的安全体系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由此提升智慧机场的“免疫力”。
依托多年来在机场领域的实践经验,新华三集团推出了提升机场免疫力的“良方”——机场智慧安全解决方案,以“补、强、融、展”为思路,通过安全防护业务场景全面智慧升级、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机场安全防护数字大脑深度赋能、全域安全态势可视化感知等多重创新叠加,为机场打造智慧安全立体防护网,以科技实力守护民航业“生命线”。
四剂数字化“良方”,全面强化机场免疫系统
基于ICT基础设施在感知、分析、决策方面的技术革新,新华三集团通过四剂数字化“良方”,结合机场安全建设现状,合理利用数字化手段,形成从外到内的、纵深的、由反应式到主动式、迭代渐进的全方位机场智慧安全免疫系统。
良方一:补应用提质增效
新华三集团基于AI+AR双引擎打造安全防护视觉中枢,赋能机场安全业务,实现视察管控一站式应用,让安全防护态势可感知、可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业务场景,以专业设备应用助力飞行区、航站楼、公共区细分场景安全升级,构建机场立体防护体系。此外,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无动力设备精准定位,让管理有序、高效。
良方二:强管理流程闭环
新华三集团通过系统化的建立安全信息闭环管理流程,完善安全信息、风险隐患、监督审查、事件调查、安全绩效、制度文件管理等业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安全自动巡查、安全信息的高效流转和SMS要素的线上关联管理,达成从事后到事前、从开环到闭环、从个人到组织、从局部到系统的安全管理。
良方三:融数据赋能管理
新华三集团依托绿洲数据中台,以“数聚、数治、数融、数享”为建设思路,汇聚各类安全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治理、数据融合打造机场安全数据资源管理中心,为上层业务联动、业务创新提供数据支撑,让安全数据实现价值增值,全面赋能安全管理。
良方四:展态势全域感知
新华三集团通过构建机场安全全景图,实现“一图可视、一键闭环、一数共享、一脑在线”,让安全态势感知可视化。此外,通过“数字孪生+数据中台”技术,打造机场安全场景数字孪生,让安全场景精细化呈现,实现动态风险管理。
目前,在机场领域,新华三集团已服务于包含全国旅客吞吐量排名前40机场在内的近200家机场单位;在民航政务领域,新华三参与了民航局电子政务内外网、新建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2010年首次实现空管TDM管制业务IP化,至今已规模应用于民航局、空管局等单位;在航空企业领域,新华三全面服务四大航空公司,是各航司主要ICT设备集采供应商。
身处智慧机场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新华三集团将秉持“云智原生”战略,持续聚焦机场智慧安全,不断增强机场“免疫力”,以科技实力为民航数字化转型“护航”。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AI遇到空间推理难题:最新研究揭示GPT-4等顶尖模型在传送门解谜和立体拼图中集体"挂科",复杂智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难实现。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AI代码智能体在科学研究扩展方面的能力。研究团队设计了包含12个真实研究任务的REXBENCH基准,测试了九个先进AI智能体的表现。结果显示,即使最优秀的智能体成功率也仅为25%,远低于实用化要求,揭示了当前AI在处理复杂科学推理任务时的显著局限性。
2025施耐德电气智算峰会上,全新EcoStruxure(TM) Energy Operation电力综合运营系统正式亮相,定位场站级智慧能源管理中枢,集技术领先性与本土适配性于一体。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MEMFOF光流估计新方法,在保持顶尖精度的同时将1080p视频分析的GPU内存消耗从8GB降至2GB,实现约4倍内存节省。该方法通过三帧策略、相关性体积优化和高分辨率训练在多个国际基准测试中取得第一名成绩,为高清视频分析技术的普及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