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通常有着明确的目标:降本增效。而以数字化技术提升效率、释放生产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保障数据安全。
办公终端云化作为企业数字化的重要一环,企业用户对于桌面云的选择也会着重考量“能否平衡效率与安全”。办公体验、数据安全、智能便捷,一个都不能落下。
深信服桌面云何以成为超13,000家用户的选择,今天,我们从两家企业的真实实践说起。
一、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柳汽”)创立于1954年,生产汽车已超50年,现已具备年产10万辆商用车、40万辆乘用车的能力。作为老牌车企,东风柳汽近年来正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的发展,并开展智能驾驶等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探索。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自然也推动着办公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为了更好、更全面地解决核心数据泄漏风险、运维管理困难、物理工作站折旧浪费大的问题,东风柳汽选择了深信服桌面云,不仅构建了3D设计云化办公空间,而且实现了研发工作的多样化、灵活化开展,同时满足使用规模的扩大化需求。
用户价值
⑴ 3D设计体验,超预期
最初,东风柳汽对于深信服桌面云在3D场景的预期是:能顺利替换物理工作站即可。而真实使用后,他们的感受是:超出预期。
250点3D设计桌面云,承载东风柳汽的核心设计业务。东风柳汽的设计师可以在桌面云上流畅使用CATIA、Alias、Teamcenter、PS等软件进行设计及审图。深信服桌面云自研的新一代HEDC2.0桌面传输协议,以及针对3D场景的各项特性优化,让用户的操作体验媲美物理工作站。
⑵ 研发安全保障,全方位
一家拥有5700余名员工的汽车制造企业,发动机设计图纸、车辆的数模文件、样车的测试数据等核心数据的安全不容忽视。而在过去,这些重要数据却只能保存在设计师的个人终端上。深信服桌面云的到来,为东风柳汽构建了全方位安全的开发环境——
数据不落地:东风柳汽的核心图纸、文件、数据,现在都在云端进行统一管控,数据“看得见,摸不着”。
用户接入安全:精细化的颗粒度授权策略,不同用户、不同终端位置,匹配不同的安全访问策略,即便是跨部门也无法访问彼此的核心业务系统。在东风柳汽,市场人员无法访问研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反之亦然。
数据传输安全:通过数据内外网单向摆渡、制定“事前预防、事中封堵、事后审计”的数据传输策略,不影响工作人员的日常业务交流也可提供灵活有效的数据流转安全效果。
⑶ 运维管理,快一步
故障问题处置,快一步:以前,东风柳汽的运维人员经常奔波往返于几处机房,运维成本高、效率低。而现在,运维人员通过深信服桌面云IOMPlus智能运维平台,在线上即可对47%以上的卡慢问题进行闭环处置,甚至做到比设备使用人员更快一步发现问题,运维工作化“被动”为“主动”。
软件分发更新,快一步:过去,东风柳汽业务常用软件的部署与更新,周期长、步骤繁琐。而现在,运维人员通过深信服桌面云,软件应用的分发与更新可达到秒级,采用镜像部署即可在1分钟内署200个桌面。
二、富士康科技集团
作为全球电子制造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富士康”)在数字化转型建设上已有较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由富士康投资的关联上市公司云智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一边将富士康的优秀经验与系统推向市场,同时也会在市场上寻找优秀的解决方案带入富士康,助力富士康提升生产力。
在办公终端云化层面,云智汇于2016年便看到了桌面云的价值,开始在富士康部署深信服桌面云,逐步完成终端云化升级。现在,深信服桌面云已覆盖集团10多个厂区。
从千点采购到万点大规模部署,多次增点复购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驱动力?
用户价值
⑴ 效益显著
统一部署、集中管控、高效运维,桌面云的特点决定了,当企业部署桌面云规模越大,企业在运维和管理方面所获得的边际效益就会越大。通过深信服桌面云,云智汇助力富士康实现统一快速部署及对10,000+终端的集中管控、高效运维。
深信服桌面云的IOMPlus智能运维平台,提供完善的自监控、自运维体系,7*24小时不间断智能监测桌面运行情况,能准确定位存在的卡慢风险,并提供解决建议。1位运维人员在线就能解决上千终端的问题,以更少的投入实现了更高的运维效率。
同时,通过深信服桌面云,富士康集团利用服务器资源动态调整即可实现灵活扩展、性能提升。无需采购新PC,降低终端设备成本约25%。
⑵ 数据安全
数据不落地+深信服“云-网-端”全方位可视化安全防护体系,有效保障核心数据资产的安全。
⑶ 无界办公
只需一套桌面云账号密码,富士康员工即可随时随地安全接入,获得与办公桌面一致的体验,实现安全的移动、远程办公。
深信服桌面云能平衡安全与效率吗?这两家企业以自身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办公体验、数据安全、智能便捷,一个都没落下。
安全有界,体验无损,深信服桌面云助力企业构建安全、智能、高效的云化办公空间,打破时间、地点、终端、应用的限制,在安全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去创新和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研究显示,IT解决方案的生命周期正在快速缩短,从传统的3-5年缩减至1-2年甚至更短。AI技术发展、云计算便捷性、供应商成本上涨和市场创新加速是主要驱动因素。调查发现59%企业对软件采购感到后悔,超半数遭受重大财务损失。专家建议CIO应关注业务需求而非技术炒作,建立完善评估流程避免盲目更换解决方案。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SigLIP 2是新一代多语言视觉-语言编码器,支持36种语言的图像理解。通过创新的分阶段训练方法,结合解码器训练、自蒸馏学习和智能数据筛选,实现了在零样本分类、图像检索、精准定位等任务上的全面突破。该系统还采用去偏见技术,显著提升了文化公平性,为全球化AI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在重塑世界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进步与人性本质脱节的矛盾。在技术加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有机会从地球上最古老的智慧守护者那里学习。原住民社区数千年来运行着最复杂的智能系统,通过深度互联、世代思维和与自然的互惠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的合作理念、长远思考和集体智慧为AI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展示了如何创建兼顾人性与技术的混合智能系统。
Writer公司研究团队通过FailSafeQA基准测试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处理金融查询时也存在严重可靠性问题。测试涵盖24个模型,发现最优秀的系统仍有41%概率在信息不足时编造答案。该研究创新性地评估了AI系统在面对拼写错误、文档缺失、OCR错误等真实场景时的表现,揭示了当前AI技术在关键应用中的风险,为金融等行业的AI部署提供了重要安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