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 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设立的新型基础设施分论坛在武汉举办,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科曙光支持承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张晓彤,中信联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剑,中科曙光副总裁李传军,以及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华工激光、用友网络、京东科技、忽米网络等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分享了新型基础设施驱动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论坛共计40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

构建“数智底座”,破题工业现场实时、复杂需求
工业数字化的本质,是将工业知识转化为数字知识并驱动工业系统。在此过程中,技术高度融合协同的数智底座,能更好地转化与承载工业知识,成为业界共性需求。
为此,曙光搭建了集计算、通信、安全、控制于一体的工业数智底座,并交由旗下子公司曙光网络运营。曙光网络CTO陈冰冰表示,曙光工业数智底座贯穿从处理器、实时操作系统、编程平台、软件中间件、网络通信、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到工业云PAAS。底层连接工业设备以及工业现场侧的算力、通信资源,上层则通过与算力资源解耦,构建了更关注业务落地的可编程界面与工业软件中间件,可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工业数字化全周期支撑。
基于数智底座的先进性,曙光联合了中国通用集团、煤科院等伙伴,开发了一系列定制产品及方案,涉及装备控制、物联网、实时仿真、工业测控等多个领域。
用“产业大脑”打通区域数智升级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深入扎根工业现场,曙光还聚焦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了“产业大脑”。为区域提供专业的产业地图、趋势预测、企业画像等数据和分析服务,精准把握企业运行状况、行业发展态势、产业优化动向。
曙光云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雷金龙在主题演讲中介绍,区别于其他“产业大脑”平台,曙光依托前沿基础技术及中科院生态资源池,可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成果转化服务;其次,基于遍布全国的云计算中心,还可为用户提供“咨询-设计-建设-运维-调优”一站式本地化服务,让用户体验更高效、更直观。
目前,曙光“产业大脑”已在安徽六安、河北邯郸、云南玉溪等多地投运,帮助区域产业园区搭建全链条运营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企业数智化转型、园区数智化管理等问题。以点带面,打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塑造区域产业增长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的分布式边缘架构从设计之初就以韧性为核心,全球平台通过跨区域负载均衡和智能路由技术,确保即使某些节点出现故障,流量也能无缝切换至可用节点。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研究发现,大型语言模型在推理时展现出"预设与锚定"的思考节奏。通过分析注意力机制,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AI内部的推理逻辑,并基于此开发了三种新的强化学习训练策略,在多个数学推理任务上获得显著性能提升,为AI系统的可解释性和训练效率提供了突破性进展。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商汤科技研究团队开发的InteractiveOmni是一个突破性的全模态AI助手,能够同时处理图像、视频、音频和文字,并具备强大的多轮对话记忆能力。该模型采用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从多模态输入到语音输出的统一处理,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4B参数版本就能达到接近7B模型的性能,且已开源供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