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8日,由施耐德电气联合宁德时代、星星充电、隆基绿能主办,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能源网作为合作机构的“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第二季在上海圆满收官。历经8个月的共研共创,最终落地8大创新方案,杭州拓深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所为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优异的表现,最终夺得了第二季“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前三甲。收官仪式上,施耐德电气同时发布“Green+俱乐部”专家计划,通过构建可持续、有影响力的专家体系,进一步聚合生态力量,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双碳是一项系统性变革,要求能源价值链各环节打破壁垒,展开开放合作与融合发展。“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 第二季在合作伙伴层面,形成覆盖“源、光、储、充”多场景产业端+学术媒体端的全生态组合,为攻坚能源场景难题,以及入营企业的项目孵化提供了更好的先天优势。自2022年7月6日开营以来,施耐德电气及合作伙伴为入营企业提供了包括一对一指导集训、专家洞察分享、客户走访实践等一系列支持与赋能。
经过8个月的加速营培训与联合创新,在决赛现场,杭州拓深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尤比酷电器有限公司、南京智汇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四信智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博彦物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武汉所为科技有限公司、昂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国霖技术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围绕“基于NILM技术实现负载监测及安全管理”“带安全监测功能的分布式光伏智能并网柜”“基于光差+5G的速动型配网故障自愈应用”“HVAC系统设备智能检测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解决方案”“增容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六大课题,依次向在场客户及评委展示了高质量、可落地的8大数字化创新方案:
• 基于NILM技术实现负载监测及安全管理:在总进线处实现对所有设备的监测及异常预警,降本增效,并获得所有设备能耗数据,助力节能减碳及智能化运维。
• 带安全监测功能的分布式光伏智能并网柜:在并网柜内安装功能模块,实现多路直流电弧检测与快速关断的功能,保障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安全。
• 基于光差+5G的速动型配网故障自愈应用:通过灵活使用光纤+5G混合组网方式进行通信,实现精准的毫秒级快速故障隔离和供电恢复,提高区域供电可靠性,优化用户用电体验。
• HVAC系统设备智能检测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故障的快速判定、定位与修复,利用可视化方式降低运维难度,提升运维效率。
• 新型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解决方案:形成监测-分析-治理的全闭环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针对电能质量各种问题的检测、分析与精细化管理。
• 增容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打造储能扛峰和降低搁浅容量的智能自动控制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保证可用性前提下,提高数据中心出电率,降低用电成本。
经过专家评审从客户需求满意度、技术创新性、产品方案成熟度、联创成果和方案规模化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定,“基于光差+5G的速动型配网故障自愈应用”、“基于NILM技术实现负载监测及安全管理”、“增容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三大课题团队,依次夺得第二季“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联创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杭州拓深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所为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则凭借优异的表现,最终依次夺得了第二季 “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金奖、银奖、铜奖。
第二季 “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入营企业及联创团队前三甲
构建可持续的创新生态,是施耐德电气的重要战略方向。活动当天,施耐德电气与9家入营企业正式签署联合创新协议,在未来继续深化创新方案的复制推广。
施耐德电气与9家入营企业正式签署联合创新协议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聚合生态力量,扩大生态共赢,施耐德电气正式发起“Green+俱乐部”专家计划。该计划由施耐德电气联合来自超过10个行业及创赢计划专家共同组建,旨在通过构建可持续、有影响力的专家体系,借助“创赢开放日”及“行业影响力活动”,展开前瞻洞察、创新交流、生态合作、项目孵化、联合推广等多维输出,引领创新实践,助力行业发展。
“Green+俱乐部”专家计划正式启动
“双碳”进程下,加大能源技术创新攻坚力度,推动能源产业链各环节展开开放合作与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联盟&创新投资中国区负责人李瑞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施耐德电气将创新视为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我们期望通过‘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携手合作伙伴联合共创,推动一批高质量绿色低碳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为助力企业减碳增效,推动能源产业清洁低碳转型提供切实助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