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BFA)2023年年会在海南举办。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AS Academician)、IEEE/CAAI Fellow田奇应邀参与“人工智能赋能美好生活”分论坛,就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未来趋势、以及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和分享。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参与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
近期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在这轮新的人工智能浪潮中,田奇认为,预训练大模型作为具备极强泛化性、通用性、实用性的工具,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的新基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带来“三个统一”:
数智融合平台架构的统一:预训练大模型可通过融合的数据和AI新架构,打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帮助企业及开发者实现统一管理、一数多用、敏捷用数。
深度学习架构的统一:在预训练大模型的开发模式下,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各种神经网络将能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多媒体分析等各类问题中。
人机交互方式的统一:预训练大模型将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言等方式与AI交互并完成各种任务,改变当前针对每个任务需单独设计算法的局面。
当前,这些多元统一的技术及创新成果,开始大规模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实践,让人工智能产业化的路径更加清晰。对此,田奇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AI for industries将成为人工智能新的爆发点”。
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为例。起初,电仅能通过一根碳丝或金属丝,以白炽灯的形式为人类提供照明作用。随着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广泛应用,电力开始驱动电机,逐步进入到千行百业的生产系统,推动了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让人类生产力得到跨越式的进步。
田奇认为,与电力的普及过程相似,AI将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在To B领域真正实现商业落地,不断催生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市场,加速经济社会转型,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世界。
预训练大模型的研究不仅需要提升大模型通用能力,更需要贴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华为云以“AI for industries”为发力点,基于盘古预训练大模型,打造了药物分子大模型、气象大模型,以及矿山、电力、金融、轨道等行业大模型,让人工智能开发标准化、可复制、批量化生产,加速AI深入千行百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四川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当前先进的AI模型在面对信息不完整的数学问题时,缺乏主动询问澄清信息的能力,更倾向于基于假设给出答案。
中南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TextAtlas5M数据集,包含500万图像-文本对,专门解决AI长文本图像生成难题。该数据集平均文本长度148.82词,远超现有数据集,涵盖广告、学术、教育等真实场景。配套的TextAtlasEval基准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商业模型也面临显著挑战,为AI图像生成技术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从11岁就梦想造人形机器人的Bernt Bornich,用'huggable'形容他的Neo Gamma机器人——这个能举起150磅的66磅'运动员',正以家庭为试验场突破AI学习瓶颈:'工厂20小时就触及学习天花板,而家庭环境的多样性才是通往AGI的钥匙'。
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创建了史上最难的AI视觉测试ZeroBench,包含100道精心设计的视觉推理题目。在这项测试中,包括GPT-4o、Claude、Gemini在内的20个全球最先进AI模型全部得了0分,暴露了当前AI在基础视觉理解上的严重缺陷。研究发现AI主要在计数、空间推理等基础任务上失败,而非逻辑推理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