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携手腾讯为青少年打造的公益节目《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上新“航天探索”特辑,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嫦娥五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杨孟飞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结合最新航天进展向青少年科普探日探月等空间科学奥秘,启发孩子们畅想航天未来,种下“叩问苍穹”的种子。
在本期“航天探索”特辑中,汪景琇院士以太阳黑子等天文现象,引导孩子们思考太阳之外能否找到“生命宜居带”;王赤院士结合《流浪地球2》影片中的太阳氦闪危机,向青少年科普因太阳活动引起的“空间天气”会对地球、月球、火星等星体产生何种影响,并分享发射“夸父一号”观测太阳“一磁两暴”剧烈现象的故事;杨孟飞院士结合“嫦娥家族”的奔月历程,讲解未来月球科研站计划,将中国探月工程蓝图徐徐展开,激励年轻一代在可为时代勇做有为青年。
图注:《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上新“航天探索”特辑
为广泛触达青少年群体,《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航天探索”特辑将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官方平台,以及微信、QQ、腾讯视频等10余款腾讯产品“青少年模式”中首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强国,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官方平台播出,后续也将被中小学生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专题推荐。4月25日,王赤院士和“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还将携《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分别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第六中学,与怀抱航天梦的青少年面对面交流。
近日,科技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提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和责任,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科学普及一直是《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为青少年打磨优质内容的一大主要方向,其中航天科普是重点领域。节目自2021年9月推出至今,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等10余位国内顶尖航天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先后引领青少年逐梦航天,帮助他们建立对航天探索的“系统认知”。走进《大师讲堂》这扇“航天任意门”,青少年既可以“遨游”于火星、月球等地外空间,感受宇宙神奇,也可以“穿越”历史长河,体悟我国的航天精神。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目前已经上线129集视频内容,被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列入《2022年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点实事清单》,并被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室作为优秀校外青少年教育内容纳入联合宣传机制框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