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携手腾讯为青少年打造的公益节目《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上新“航天探索”特辑,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嫦娥五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杨孟飞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结合最新航天进展向青少年科普探日探月等空间科学奥秘,启发孩子们畅想航天未来,种下“叩问苍穹”的种子。
在本期“航天探索”特辑中,汪景琇院士以太阳黑子等天文现象,引导孩子们思考太阳之外能否找到“生命宜居带”;王赤院士结合《流浪地球2》影片中的太阳氦闪危机,向青少年科普因太阳活动引起的“空间天气”会对地球、月球、火星等星体产生何种影响,并分享发射“夸父一号”观测太阳“一磁两暴”剧烈现象的故事;杨孟飞院士结合“嫦娥家族”的奔月历程,讲解未来月球科研站计划,将中国探月工程蓝图徐徐展开,激励年轻一代在可为时代勇做有为青年。
图注:《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上新“航天探索”特辑
为广泛触达青少年群体,《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航天探索”特辑将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官方平台,以及微信、QQ、腾讯视频等10余款腾讯产品“青少年模式”中首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强国,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官方平台播出,后续也将被中小学生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专题推荐。4月25日,王赤院士和“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还将携《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分别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第六中学,与怀抱航天梦的青少年面对面交流。
近日,科技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提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和责任,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科学普及一直是《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为青少年打磨优质内容的一大主要方向,其中航天科普是重点领域。节目自2021年9月推出至今,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等10余位国内顶尖航天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先后引领青少年逐梦航天,帮助他们建立对航天探索的“系统认知”。走进《大师讲堂》这扇“航天任意门”,青少年既可以“遨游”于火星、月球等地外空间,感受宇宙神奇,也可以“穿越”历史长河,体悟我国的航天精神。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目前已经上线129集视频内容,被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列入《2022年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点实事清单》,并被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室作为优秀校外青少年教育内容纳入联合宣传机制框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的分布式边缘架构从设计之初就以韧性为核心,全球平台通过跨区域负载均衡和智能路由技术,确保即使某些节点出现故障,流量也能无缝切换至可用节点。
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Adobe开发出革命性的NP-Edit技术,首次实现无需训练数据对的AI图像编辑。该技术通过视觉语言模型的语言反馈指导和分布匹配蒸馏的质量保障,让AI仅用4步就能完成传统50步的编辑任务,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处理速度,为图像编辑技术的普及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复旦大学团队突破AI人脸生成"复制粘贴"痛点,开发WithAnyone模型解决传统AI要么完全复制参考图像、要么身份差异过大的问题。通过MultiID-2M大规模数据集和创新训练策略,实现保持身份一致性的同时允许自然变化,为AI图像生成技术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