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会议期间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介绍,伴随各行业应用对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行业与区域算力分布不均问题凸显,而落实超算互联网行动方案,打造集应用、数据、算力服务于一体的超算互联网平台,将有助于破解此类问题,推动前沿科技创新与AI产业发展。

图说:曹振南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全国联网破解AI“算力荒”
人工智能的兴起,为各行业带来海量AI算力需求,但AI算力在不同区域、行业分布不平均,造成多行业存在巨大AI算力缺口。而超算互联网平台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为解决算力设施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实现超算资源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曹振南介绍,目前正在研发中的超算互联网平台,可实现异地、异构算力中心的链接,依托集算力、应用、数据、社区等一体运营模式,实现包括AI算力在内的全国算力资源统筹与调度。当行业用户在研发AI应用时,无需投入海量硬件,依托超算互联网平台就可完成AI大模型训练等复杂计算任务。
充分释放超算创新潜力
近些年,我国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呈上升趋势,如何让这些基础设施发挥更大作用,让更多单位、个人便捷享用算力资源,近来一直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曹振南表示,超算互联网平台最大的改变是从提供超算算力转变为提供超算算力服务和应用服务,并且将算力供应商、应用软件商、开发者、最终用户有机链接成一个超算生态圈,形成互利共赢的商业创新模式。
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让用户可像“网上购物”一样便捷使用超算应用和算力服务,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企业自主开发的应用能被更多用户看到和使用。“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超算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更大地发挥超算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引领作用”,曹振南说。
此外,超算用户社区作为超算生态圈的重要组成,让用户不仅可在社区内发布应用场景案例,还可分享使用经验,最终形成业务交流、需求发布、成果汇聚的社区网络,释放社会科研创新潜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布扎比科技创新研究院团队首次发现大语言模型生成的JavaScript代码具有独特"指纹"特征,开发出能够准确识别代码AI来源的系统。研究创建了包含25万代码样本的大规模数据集,涵盖20个不同AI模型,识别准确率在5类任务中达到95.8%,即使代码经过混淆处理仍保持85%以上准确率,为网络安全、教育评估和软件取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AI竞赛推动创纪录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消耗,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三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预计2025年达5800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供应投资的5400亿美元。报告呼吁采取新方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比较了人类与AI在文本理解任务中的表现。通过HUME评估框架测试16个任务发现:人类平均77.6%,最佳AI为80.1%,排名第4。人类在非英语文化理解任务中显著优于AI,而AI在信息处理任务中更出色。研究揭示了当前AI评估体系的缺陷,指出AI的高分往往出现在任务标准模糊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