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于近期拉开帷幕,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受邀出席本次博览会,围绕“生态赋能,助力减碳有技可施”的主题,向行业全方位展示了覆盖多个行业关键场景的解决方案,并重磅发布搭载AI技术的全新数字化产品SpaceLogic™ AI BOX(楼宇节能盒),以领先的数字化能力,赋能多行业绿色转型,达成“双碳”目标。
为助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当前中国正加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对能源进行管理,已成为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迭代,产业减碳获得了有力工具,能源管理流程得以优化、使用效率大幅提升,以此为基础,行业能够实现高效、绿色化生产运营。
施耐德电气始终以创新作为自身转型和满足客户需求的驱动力,凭借创新技术与持续优化的解决方案,从多维度满足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诉求。在本次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施耐德电气融合了楼宇、工业、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四大行业的关键场景,为化工油气、水务及环保公用事业、公商建、医疗等行业的应用场景带来创新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实现能源消耗的可视、可管、可控,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赋以数字化动力。
其中,楼宇行业是中国能耗最高的产业之一。暖通空调(HVAC)作为楼宇中能耗占比达45%的重要设备,存在设备种类复杂繁多、能耗占比大、设备运行故障难以快速定位等问题,都会为建筑安全和能源浪费带来潜在隐患。作为楼宇领域能效及自动化的行业领导者,施耐德电气深谙楼宇绿色转型痛点,在本次展会上,施耐德电气全新数字化产品 SpaceLogic AI BOX(楼宇节能盒)正式亮相,通过开放兼容、灵活部署、快速交付等特性,基于数字孪生、建模验证、系统调优和节能监测四大功能,并借助AI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能够从建造、运营和维护的设备使用全生命周期,为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仿真和预测,实现能碳可视、能效提升、成本降低、决策有据的价值。
同时,在与EBO楼宇运营系统的协同作用下,SpaceLogic AI BOX真正赋能AI技术走入场景,助力建筑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为楼宇管理注入崭新活力。
此外,施耐德电气2023年全新发布的新一代EcoStruxure™数字楼宇一体化解决方案也在展会现场吸睛无数,基于 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该方案打造出会呼吸的楼宇生态系统,完美契合可持续、超高效、强韧性和以人为本的未来楼宇新需求,助力楼宇行业轻松应对“双碳”目标下的严峻转型挑战。
随着“3060”目标期限的不断临近,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紧迫的减碳任务。对此,施耐德电气数字能效业务中国区数字楼宇市场部负责人魏琨表示:“当前多种前沿技术的快速迭代,为楼宇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技术基础。长期以来,施耐德电气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创新,为包含楼宇行业在内的多领域客户,打造高效可靠的绿色能源管理和智能运营解决方案,满足其差异化需求。未来,我们将持续把握数字技术变革新机遇,以高品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和能效提升,助力中国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时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人工智能机构与阿里云发布全新大语言模型Qwen-Sea-Lion-v4,专门针对东南亚语言和文化特色进行优化。该模型结合阿里云Qwen3-32B基础模型和大量东南亚地区数据集,在东南亚语言模型评估榜单中位居开源模型首位。模型支持119种语言,能在32GB内存的消费级笔记本上运行,采用字节对编码技术更好处理非拉丁文字,并具备3.2万词元上下文长度,可执行文档级推理和摘要任务。
这项由CMU与亚马逊AGI联合完成的研究揭示了当前AI系统的重大缺陷:即使最先进的模型也不知道何时该说"我不知道"。研究团队开发的RefusalBench评估系统通过176种语言操作技巧动态生成测试案例,发现顶级AI在多文档任务中的拒绝准确率低于50%。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标准化测试工具,更为构建诚实可靠的AI系统指明了方向。
AI智能体是下一代业务自动化工具,不仅能对话交流,还能执行复杂任务。与ChatGPT聊天机器人不同,它们可在最少人工干预下规划并完成工作。文章介绍了五个高影响力应用:自动化客户服务解决方案、销售CRM管理、合规自动化、招聘筛选与排程、市场情报报告。这些应用都具有重复性工作流程、依赖结构化数据、遵循可预测规则等特点,能够释放员工宝贵时间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这项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腾讯开发的LaSeR技术,发现了AI在生成答案最后一刻会无意中透露对答案质量的评估。通过观察这个"最后一词效应",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让AI高效进行自我评估的方法,在几乎不增加计算成本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AI的自我验证能力,为构建更可信的AI系统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