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华为云“百城万企中国行”专项行动正式走进厦门。“数智深耕 AI让城市更美好”华为云城市峰会·厦门站圆满举办,众多城市管理者、产业领袖、企业家和媒体齐聚,共同探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深入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趋势、新动能。
大会现场,华为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总裁尤鹏登台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只有深入到行业场景,赋能产业升级,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市场力,因此下一阶段要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走深向实。
华为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总裁尤鹏
随着AIGC和大模型的爆发,各行各业迎来智能化加速发展的新契机,内容生成、智能制造、城市治理和网络视听等方面的智能应用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如何进一步“走深向实”,又如何与城市单元相结合,真正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脉络?
对此,尤鹏表示,面对智能时代的新诉求,华为提出两大关键举措:一是打造强有力的算力底座,支撑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二是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真正让人工智能服务好千行百业。
夯实算力底座,解决AI赋能城市发展“后顾之忧”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要素”之一,算力是最为核心的资源,但目前产业数智化转型、城市智能化发展,都面临着算力可获取性和成本等方面挑战。尤鹏表示,多年来华为深耕算力,聚焦“鲲鹏”和“昇腾”根技术研发,通过架构创新、发展生态、灵活共建等手段,打造面向未来的算力底座,让算力不再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
面对“摩尔定律”限制和越来越高涨的算力需求,如何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尤鹏介绍,华为在计算节点层面推出革命性的“对等平构”架构,突破传统以CPU为中心的异构计算带来的性能瓶颈,在整体上提升带宽、降低时延,带来30%节点性能提升;在数据中心层面,华为发挥自身云、计算、存储、网络、能源的综合优势,推出昇腾AI集群,在同等算力下可以得到10%以上的效率提升,目前规模最大的AI计算集群在深圳鹏城云脑II期,到2024年III期将达到16000P的水平。
在城市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华为云支持各地政府打造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普惠的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当前,全国已有包括上海、武汉、西安等25个城市,基于昇腾AI建设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尤鹏强调,华为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模式建设算力基础设施,以满足多种多样的算力需求。
精研行业模型,让千行百业都能踏上数智之路
解决了算力的基础支撑问题,还需要面对算法开发周期长、难以规模化复制和联动等问题,千行万业智能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呼唤更丰富的工具和手段。对此,尤鹏认为大模型既要“通”也要“专”,才能真正让人工智能走进千行百业,在更多场景上赋能城市发展:“一方面,要打好基础,持续提升通用大模型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好行业模型,将行业专有知识、经验与大模型能力充分结合,为行业客户提供更专业精准的解决方案。”
在不久前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上,盘古大模型3.0正式亮相,是秉承“AI for Industries”理念、完全面向行业的大模型。尤鹏介绍,盘古大模型3.0包括5+N+X三层架构:第一层是自然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预测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5个基础大模型,提供满足行业场景的多个技能;第二层是N个行业大模型,覆盖政务,金融,制造,矿山,气象等领域,可基于行业公开数据训练,也可以基于客户自有数据,打造自己的专有大模型;第三层是面向细化场景的模型,专注于某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或特定业务,提供开箱即用的模型服务,“盘古大模型3.0将围绕‘行业重塑,技术扎根,开放同飞’三大方向,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尤鹏说。
同时,华为云赋能云在全国建设超过160座创新中心,其中包括15个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以城市产业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形式,为全国超千家中小企业提供AI技术赋能、应用创新、开发者培育、标杆传播等服务,比如在烟台赋能当地工业产业升级,在苏州赋能医药行业IT与BT深度融合,在广西助力农业实现智能化防病虫害风险等,立足当地实际和需求,为各行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AI新动能。
厦门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地之一,也是坚持城市转型与产业转型相结合、实现“送旧育新”的标杆区域。尤鹏对与厦门的合作提出更多展望:城市是载体,产业是根基,华为云未来将进一步联合厦门当地龙头企业,深入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重点行业,打造具有行业属性的行业模型,并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赋能等多措并举,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加速企业智能化改造,助力经济高质量持续高速发展,“让我们一起数智深耕,让AI助力城市发展,让城市更加美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