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浙大城市学院、中科曙光和中科院计算所数字产业研究院在杭州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和科研创新,揭牌共同成立“浙大城市学院—中科曙光现代产业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中科院计算所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小娟,中科院计算所系统结构部总工张佩珩,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楚良,浙大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洪庆华,校长罗卫东,副校长张德平、赵阳,杭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发规院院长王霞,市经信局副局长杨晓勇,市科技局总工程师楼立群,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魏振国出席仪式。杭州市发改委、经信局、科技局、教育局以及拱墅区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仪式。学校师生代表在现场一同见证。
根据协议,三方将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实践实训基地与科研创新基地建设、高水平科研合作、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产业学院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科研信息化项目支持和生态合作资源支持等方面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三方将共同推进产业学院建设,中科曙光将与浙大城市学院围绕产业人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方案,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将从技术前沿及技术深度等方面予以支持。
产业学院由浙大城市学院、中科曙光、地方政府共同投入建设,它以建设浙江省省级重点产业学院为目标,依托浙大城市学院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业人才实训基地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促进资源与成果共建共享。同时,依托产业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将开展人工智能与计算领域的应用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助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力新型产业发展格局,为杭州市、浙江省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李国杰院士指出,希望通过这次战略合作培养产业技术人才和创业创新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也希望借助这次合作在杭州创造一种全新的科技雨林生态,帮助杭州成长出一批活跃的产业人才和企业。
曙光副总裁魏振国表示,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是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希望借此签约契机,能够联合浙江省乃至全国各领域产业力量和科研力量展开深度合作,促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机制,从而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携手持续为社会培养科技创新型产业人才。
“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离不开行业头部企业的大力支持,也需要重量级国家科研机构的全力扶持,” 浙大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洪庆华则强调,今天的签约,代表着城市学院与中科院系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三方将合力共建高水平科研协同创新平台。
活动现场,由三方共同推进建设的产业学院及产业班正式揭牌成立。据悉,产业学院建设初期以软件工程专业生源为主,同时招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专业部分意愿学生。学生从大二年级按其规划和意愿,通过选拔后进入产业学院学习,按照行业精英培养模式,围绕专业、行业、创业和管理与领导力等知识、能力和素养体系进行产教融合式教育和训练。
更多曙光相关资讯,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中科曙光/sugoncn”,关注曙光公司官方微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威胁呈指数级增长。勒索软件、AI驱动的网络攻击和物联网设备漏洞成为主要威胁。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实施和持续监控。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量子计算为网络安全带来新机遇。组织应重视员工培训、供应链安全、数据治理和事件响应能力建设。
滑铁卢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ScholarCopilot,一个革命性的AI学术写作助手。该系统突破传统"先检索后生成"模式,实现写作过程中的动态文献检索和精确引用。基于50万篇arXiv论文训练,引用准确率达40.1%,大幅超越现有方法。在人类专家评估中,引用质量获100%好评,整体表现优于ChatGPT。这项创新为AI辅助学术写作开辟新道路。
AWS Amazon Bedrock负责人Atul Deo正致力于让人工智能软件变得更便宜和更智能。他在12月re:Invent大会前只有六个月时间来证明这一目标的可行性。Deo表示AI领域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模型每几周就会改进,但客户只有在经济效益合理时才会部署。为此,AWS推出了提示缓存、智能路由、批处理模式等功能来降低推理成本,同时开发能执行多步骤任务的自主代理软件,将AI应用从聊天机器人转向实际业务流程自动化。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发布NodeRAG技术,通过异构图结构革新智能问答系统。该方法将文档信息分解为7种节点类型,采用双重搜索机制,在多个权威测试中准确率达89.5%,检索效率提升50%以上,为智能信息检索技术带来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