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开源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底,OpenStack基金会正式转型为OpenInfra基金会(Open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开源基础设施基金会,简称OIF)。从OpenStack的横空出世,到如今OpenInfra基金会的开源项目服务遍布全球,开源基础设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辉煌历程,并正在开启更加灿烂的下一个十年。
这十多年间,华为践行开源理念,在开源领域持续贡献,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作为OpenStack项目的初始会员、OpenStack项目Top10的代码贡献者、电信领域中社区贡献排名第一的厂商,华为与OIF基金会携手在开源基础设施建设之路上积极实践、共同成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开源创新之路。
一.华为在开源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探索
2010年,NASA和Rackspace合作研发的OpenStack项目成立。2012年,OpenStack因其开放先进的架构、高效的社区开发和运营以及灵活的许可模式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云计算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的开源项目,同时成立OpenStack基金会管理项目运作。华为于2012年10月23日加入OpenStack基金会,开始向开源社区积极回馈自己的贡献,并基于OpenStack项目加快了云计算解决方案的研发。
2013年2月26日,华为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解决方案FusionCloud,全面兼容OpenStack,为运营商和企业构筑敏捷、高效、开放的云平台和云服务提供极有吸引力的选择。其中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基于OpenStack开发,全面兼容OpenStack标准接口,并在此基础上扩展了OpenStack的功能。
2016-2017年,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两次通过OpenStack 基金会的互操作性认证测试,成为“OpenStack Powered”认证产品,是OpenStack产品最重要的身份标志和品质认证。华为FusionSphere可以满足OpenStack的多场景互操作要求,让用户在全球各式各样的OpenStack公有云或私有云上实现无缝迁移。
2016年,“数据保护项目”和“级联项目”两个华为主导的开源项目成功成为OpenStack官方项目,为云化数据保护、跨云统一管理及异构云互联互通提供了业界领先的方案。
至2017年,华为在OpenStack开源社区已有6个项目PTL(Project Team Lead)和21位核心开发者(Core Member),综合贡献中国厂商排名第一,连续三个版本稳居前十。
华为持续关注Nova、Neutron、Cinder等多个OpenStack核心项目,并在Neutron等项目中承担关键角色。
华为一直凭借专业的电信经验助力于OpenStack的发展,提升OpenStack的可靠性、可用性以及可扩展性,促进网络创新,为企业业务全面云化提供最佳选择。
二.开源协作,华为深入开源基础设施产业共建
2018-2020 年,OpenStack基金会持续发掘开放基础设施的新方向,迎来重大转型。除传统公共云和私有云领域外,在CI/CD、容器基础设施、边缘计算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推出Kata Containers、Zuul、StarlingX、Airship等试点项目并取得成功。
2020年10月20日,OpenStack基金会(OSF)宣布正式更名为开源基础设施基金会(Open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OIF),将积极挖掘边缘计算、5G、人工智能、云原生应用等技术领域的发展潜力,打造更为开放的基础设施,推动开源领域下一个十年发展。华为作为 OIF的拥趸者,积极响应并大力推动基金会转型。
“5G、边缘计算、电信云等场景众多,市场空间巨大。我们相信,新的OIF基金会将继续延续OpenStack基金会的成功,并将引领整个行业在未来十年不断释放潜力。华为很高兴能成为新OIF的白金会员,我们也很高兴能与所有OIF合作伙伴携手合作,为产业作出更多贡献。”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华为ICT基础设施开源业务总经理任旭东表示。
2020年,中国开源项目在Gitee平台上增长率高达192%,而中国贡献者在GitHub平台上全球增长速度最快,OIF基金会愈加重视与中国企业在开源基础设施领域中的深度合作,华为也积极参与OIF基金会在中国举办的各项开源活动以促进开源全球化协作。
2021年6月,OIF基金会联合白金成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分享了各个社区的最新进展及社区白金成员对相关技术的应用实践。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华为ICT基础设施开源业务总经理任旭东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坚持推进OpenStack在电信云领域的发展和演进。
“华为对OpenStack的全面支持,主要是基于电信行业的视角。随着全球5G的全面铺开,网络云化部署在过去两年突飞猛进。不同于原来3G、4G时代采用的传统架构,5G是云原生架构。未来在5G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持续强化电信云的业务、云化和架构设计以及基础设施,是整个电信产业都非常关注的。”
2019年11月,华为参与并赞助OpenStack基金会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全球开源基础设施峰会(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
2021年,在“OpenInfra Days China 2021:开源基础设施的下一个十年 ”峰会上,华为多名代表围绕网络云、OpenStack、边缘计算等领域展开演讲,分享开源实践经验。
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华为ICT基础设施开源业务总经理任旭东发表主题演讲“电信云2.0——助力5G在云原生时代领跑下一个十年”。
“我们希望构筑下一个十年的运营商基础设施底座,通过电信云2.0可以更开放、更深入地帮助行业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多的新价值。”
2022年1月,OpenInfra基金会董事会设立多元化董事会领袖组,华为任旭东正式被选举为OIF董事会副主席。新的OIF治理团队将在社区4个Open原则(Open Source,Open Design,Open Development,Open Community)的指引下,更好地推动开源基础设施的转型、开源软件的应用与开源技术在全球的发展。
2012-2022华为积极参与OpenStack/OpenInfra社区治理
过去十年华为秉承“源于开源,强于开源,回馈开源”,共建开放生态链,致力于打造开放共赢的开源生态,推动OpenStack从技术平台演进为企业平台,成功帮助运营商、政府和公共事业、金融、媒资、制造、能源等行业客户广泛构建基于开源的商业应用。
未来将依然通过持续贡献,携手生态伙伴、开发者,共同构建基础软件生态体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的生态底座,加速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进程,在全球开源社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全球开源软件价值体系中的关键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