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人类社会构成巨大的威胁,各类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因此产生巨变。为了推动我国低碳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正式向世界递交了我国减排的时间表。
“双碳”目标下,许多行业的能源结构与节能环保的要求相比仍显得格格不入,建筑作为仅次于工业、交通的第三位耗能领域,行业低碳、零碳改造刻不容缓,针对双碳要求的智能化需求空间巨大,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战场。
智慧建筑实现碳减排、碳达峰,存在诸多挑战。相比之下,后续运营阶段的直接用能、间接排放总量要高于建筑阶段,需要通过运营手段实现排放控制。
烽火全面升级园区智能化解决方案,打造园区“下一代中控”平台。“下一代中控”是以“上帝视角”为核心的全要素、全流程管理控制平台,平台包括“园区数字孪生”、“园区安全监管感知”和“园区碳中和”三大支撑子平台,将各类数据分析、场景数字孪生、安全监管和碳排放监测指挥进行有机结合。
园区数字孪生平台
提供先进的图像视觉技术,依托图像识别,引导设备完成具体任务的智能引擎实现智能控制。通过BIM+GIS场景建模技术的融合,建立三维实景仿真,同时利用三维模型与实时视频拼接融合,实现动静态实体建模。让用户拥有“上帝视角”,结合园区多样数据展示,全方面的把握实时动态,了解数字动向,把握管理要素,优化园区管理方案。
园区安全监管感知平台
以人工智能引领行业变革,把握客户业务痛点,深度挖掘客户数据价值,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用数据科技的力量协助客户在数据时代完成智能化转型与革新。面向规模巨大的存量和增量摄像头,人员难以实时监守。在感知智能平台中,我们用智能体进行AI值守,通过对摄像头内容的理解和提取,实现一系列人、事、物、行为、算量识别。最终实现园区内智能体主动识别告警、园区安全生产内容监管,在线应急指挥等。
园区碳中和平台
以园区数字孪生平台为基础,通过物联网采集等多种方式,进行园区内部碳排放监测和碳足迹追踪,精准核算碳排放量,强化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并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的能源管理信息服务、碳标杆数据分析和体检报告,协助园区进行较优调整。
新一轮的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碳中和不仅是国家层面关注的重点议题,更是企业应承担的重要责任。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还将会进一步收紧传统高碳能源行业的投资限制。基于双碳目标的“下一代中控”平台,烽火将发挥科技向善的杠杆效应,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迪拜Gitex 2025大会上,阿联酋成为全球AI领导者的雄心备受关注。微软正帮助该地区组织从AI实验阶段转向实际应用,通过三重方法提供AI助手、协同AI代理和AI战略顾问。微软已在阿联酋大举投资数据中心,去年培训了10万名政府员工,计划到2027年培训100万学习者。阿联酋任命了全球首位AI部长,各部门都配备了首席AI官。微软与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在公民服务和金融流程等领域实现AI的实际应用,构建全面的AI生态系统。
查尔斯大学和意大利布鲁诺·凯斯勒基金会的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性解决了同声传译AI系统延迟评估的准确性问题。他们发现现有评估方法存在严重偏差,常给出相互矛盾的结果,并提出了YAAL新指标和SOFTSEGMENTER对齐工具。YAAL准确性达96%,比传统方法提升20多个百分点。研究还开发了专门的长音频评估工具LongYAAL,为AI翻译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测量标准。
苹果与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布名为FS-DFM的新模型,采用少步离散流匹配技术,仅需8轮快速优化即可生成完整长文本,效果媲美需要上千步骤的扩散模型。该模型通过三步训练法:处理不同优化预算、使用教师模型指导、调整迭代机制来实现突破。测试显示,参数量仅1.7亿至17亿的FS-DFM变体在困惑度和熵值指标上均优于70-80亿参数的大型扩散模型。
印度理工学院团队构建了史上最大规模印度文化AI测试基准DRISHTIKON,包含64288道多语言多模态题目,覆盖15种语言和36个地区。研究评估了13个主流AI模型的文化理解能力,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也存在显著文化盲区,特别是在低资源语言和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不佳,为构建文化感知AI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