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数据安全与治理论坛作为 “2022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分论坛之一,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隆重举办。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数据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宋雨伦博士受邀参会,并以《数智链融合创新保障要素安全有序流通流转》为主题发表演讲。
宋雨伦博士指出,数据治理是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的基础,保障了内外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对应用创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国家的战略要求、行业的属性需求,都要归结到对数据的有效治理。而在数据有效治理和通过数据治理服务数据应用过程中,数据安全是基础保障,即通过数据安全治理,促进数据应用与各行业相结合,全面释放数据价值。
联通数科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针对数据安全治理、数据要素价值转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整体工作思路,即通过聚数据、建平台、攻技术、定标准、促应用、成体系,最终实现兴产业。在数据安全治理方面基于“三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原则,以实现新型信息技术与业务快速支撑的融合创新、安全合规机制与业务长远快速发展的配套落实为关键举措,基于数据安全运营实践,持续补充与完善“三法一条例”,以达到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通流转的目标。
新型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驱动数据要素“倍增效应”
联通数科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与前沿技术融合创新,通过不断拉长数据治理、建模、安全、可视化等基础核心技术长板,打造领先的数智链一体化融合创新技术底座。通过技术底座支撑上层智慧应用。其中,大数据能力方面,融合区块链与AI的大数据平台,日数据处理能力突破200TB,服务了广东、上海、浙江等数字政府领先省;人工智能方面,自研AI能力平台,聚合50+原子能力,多项核心算法性能行业排名Top3,支持100+应用场景;区块链方面,发布联通链2.0,具备自主可信、端网融合、跨云跨链能力。
联通数科牢记央企担当,依托自身数据安全实践经验,在“数智链”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数据要素市场化下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并打造了9大数据安全拳头产品,包括:基于人的行为对数据平台进行全方位审计与分析的安全态势感知产品;能清晰展示用户数据资产分布、存储和流动情况,动态反映数据流与业务流交错支撑关联关系的数据资产地图;对安全等级匹配打标的数据分类分级系统;通过脱敏规则对敏感数据进行转换、变形,应对数据安全风险由外部威胁转向内部威胁的数据脱敏系统;解决企业数据分发途径混乱,缺乏统一管理和安全控制等问题的数据安全网关系统;保障接口数据输出安全的统一出口审计系统;通过建立数据的唯一标识,实现数据权属证明和泄漏者溯源的数据追踪溯源系统;可对用户、角色、权限可视化进行授权管理的统一权限管控系统;提供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在线评估服务,帮助用户定位数据安全能力短板,建立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数据安全能力水平的数据安全指标评估工具;以及针对于Hadoop集群进行漏洞扫描和基线检测,保障用户Hadoop集群安全可靠的基线安全检测系统。这些拳头产品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基于场景的数据治理助力产业数字化真正落地
宋雨伦博士认为,数据治理需要匹配具体的业务场景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治理,才能快速满足特定业务场景的数据需求。
联通数科基于大量不同业务场景深入探索实践,并打造标杆案例。比如,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方面,一是通过共享开发模式,让数据在“可信空间”内进行融合共享,实现数据的碰撞、建模,形成数据产品,开展数据价值挖掘;二是在隐私计算模式下,通过“多方安全计算” 等隐私计算新技术,实现“数据不出门、可用不可见”的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已与多个行业企业合作,在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在电子证照上链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区块链平台(BaaS)打通了各厅局的电子证照数据,实现了电子证照跨部门互认、互通,链上存证。建立以“数据凭证”为数字媒介的“数据要素流通”机制,助力广东省发放全国首张“公共数据资产凭证”,有效解决数据实体流通带来的数据隐私风险;数据产权登记、确权、主体授权问题;数据要素资产评估定价问题等。
在普惠金融领域,充分利用大数据、AI、区块链融合技术,构建可信的普惠金融平台,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及成本,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政银企”资源高效精准对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宋雨伦博士表示,联通数科践行央企担当,坚持做好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通流转的“看门人”、 “转化人”、“运营人”,为数字经济打造好“‘联通数据’第一服务”。同时愿与各界商业伙伴,在技术共进、产品共建、应用共生等方面,开放合作,携手共创数字技术新生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对用户数据处理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要求所有Claude用户在9月28日前决定是否允许其对话数据用于AI模型训练。此前该公司不使用消费者聊天数据进行模型训练,现在希望利用用户对话和编程会话来训练AI系统,未选择退出的用户数据保留期将延长至五年。新政策适用于Claude免费版、专业版和最高版用户,但不影响企业客户。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了过程监督强化学习技术,让AI学会像人类一样进行复杂推理。该方法不仅关注最终答案,更重视推理过程中每一步的合理性。在数学推理测试中,AI准确率从41%提升至73%。这项技术为AI在教育、科研、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可能,让AI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可信。
OpenAI和微软发布了两款新的语音人工智能模型。OpenAI的gpt-realtime被称为其最强语音模型,可生成更自然的语音并能在句中改变语调和语言。微软推出的MAI-Voice-1模型已集成到Copilot助手中,具有高硬件效率,单个GPU即可在一秒内生成一分钟音频。两家公司还发布了MAI-1-preview模型,采用专家混合架构提高效率。
上海AI实验室等机构联合研究开发的InMind框架,通过阿瓦隆社交推理游戏测试AI是否能理解和模仿人类个性化推理风格。研究发现,尽管GPT-4o等先进模型在基础任务表现良好,但在理解个性化推理方面仍有明显不足,大多依赖词汇相似性而非深层推理模式。DeepSeek-R1等推理优化模型展现出更好潜力,为开发更懂人心的AI系统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