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施耐德电气2022“数字赋能,全程减碳”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研发副总裁高深与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中压业务中国研发副总裁姜岚,以“拥抱能源变革,让创新来到‘敏捷时代’”为主题,就“双碳”目标下,产品创新应如何“敏捷”转型分享了观察与洞见。
伴随“双碳”目标步入实践阶段,企业面临着能源转型、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挑战。高深认为,在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亟需提升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敏捷转型是重中之重。“敏捷是基于价值驱动的交付,关键是能快速响应变化,即在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小步快跑’来实现价值。”
对于如何践行敏捷创新,姜岚表示:“企业可从项目组织形式、团队文化与能力、客户互动三个方面展开实践。首先是项目组织形式,同一个项目团队需要提供从立项到开发、从产品发布到维护,再到退市的端到端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加强团队对产品的责任感。在团队文化与能力方面,‘敏捷’对快速决策提出极高要求,这意味着需要对项目团队进行充分授权,并对项目人员的决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整个周期过程中,需要与客户保持及时沟通,不断获取客户最新反馈,抓住客户真正痛点,及时更新迭代,保证最终产品完美贴合客户当下需求。”
在敏捷践行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对敏捷所带来的效益深有体会。高深介绍:“敏捷让整个流程更加迅速、更加高效、更加透明。决策链条的缩短,使一线人员在听到‘炮火’声音后,能够直接迅速进行决策;研发过程中,依据客户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真正体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与此同时,在‘敏捷’项目下,所有的信息公开透明,团队成员的工作职责和交付成果都变得清晰可见,营造了更加积极的团队氛围。”
然而,由于“敏捷创新”源于软件开发,很多人认为敏捷创新并不适合传统企业或硬件项目。对此,姜岚认为,敏捷实践拥有自身的理念与思维,即一场“守-破-离”的进阶之路。经过适配后,敏捷同样适用于硬件项目,需要在项目周期及产品颗粒度切割等方面,基于实际产品和技术情况进行适配,并充分考虑后期迭代需求,进而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对于敏捷只是快速和节省支出的误解,高深认为,敏捷的最关键一环是要考虑客户价值,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此,虽然敏捷项目的整体周期更快,却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帮助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
“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大家应当勇敢地敞开心扉,敏捷践行,拥抱能源新时代。”高深表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Red Hat 子公司推出的全新 RHEL 10 聚焦混合云及 AI 工作负载,通过生成式 AI 助手 Lightspeed 简化 Linux 管理,同时集成量子抗性加密和容器原生 OS 管理,实现 IT 运维一体化。
Panasonic Industry Europe 与 DigiCert 合作,将 DigiCert Device Trust Manager 集成至 PAN-MaX 服务,实现 Matter 设备自动认证,加速智能家居产品安全、合规生产,助力制造商抢占市场先机。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重构内在情感、认知和外部社交、社会结构,既可能扩展也可能限制我们的自由,呼吁以人为本、主动掌控AI未来。
戴尔在 Dell Technologies World 会议上宣布更新 PowerScale 和 ObjectScale 存储系统,并推出多项 AI 工厂创新,与 Nvidia 深度协同,加速企业级 AI 部署与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