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2022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峰会为期两天,以“聚智同行,共创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学界教授、产业资深专家,分享了产业洞察,展示最新成果和先进技术方案,探讨学术界、产业界融合创新的模式。
英特尔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董事长王锐,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徐向民等产学研界嘉宾出席了本届峰会主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也通过实时连线的方式发表了主题演讲。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魏少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均通过视频发表了致辞。
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时代带来了对算力的无尽需求,数据价值的释放与数字经济潜力的挖掘都迫切呼唤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对推动科技创新而言,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密切协同不可或缺。英特尔一直致力于深化融合创新,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的举办可以追溯到2003年,英特尔多年来也积极参与教育部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并配合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出了全球数字化能力培养计划。通过2022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英特尔希望能帮助进一步深化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夯实共创平台,推动学术发展与产业共建,携手助力“数字中国”的发展。
在视频致辞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表示:“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是英特尔公司偏重于学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学术理论和实践的相辅相成、共同支持、共同发展,这是最主要的事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发表视频致辞
英特尔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董事长王锐在开幕致辞中也认为:“我们当下面临很多经济社会挑战,只有让创新的方向更全面,让创新的步伐更快,让创新的应用更普及,才能更好地去应对这些挑战,为人们创造更大的福祉。同时,英特尔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为数字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释放他们的创造性才华。”
英特尔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董事长王锐发表开幕致辞
在2022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期间,英特尔还于8月10日晚举办了英特尔杯大学生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颁奖典礼。今年恰逢这一比赛举办二十周年,在二十年的时间里,英特尔杯大学生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始终以“以赛促教”为目标,坚持竞赛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同时也兼顾教学和产业的紧密联系,极大地促进了海内外的师生交流,有海外教授通过比赛结缘回国任教,也有海外学生因此选择了中国高校读博深造。
本年度的比赛以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为主题,共收到基于英特尔硬件或软件平台的130多个创新边缘AI解决方案,经专家严格评选,决出了一等奖9支队,二等奖18支队,三等奖42队。其中,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沈玮杭、仇雨恬、蒋哲同学参报的《iGuard:一种危险工作环境下的智能风险预警系统》(指导教师:王赓)夺得了本届英特尔杯的桂冠。
此外,在8月11日的“数字化转型”分会场,众多产学界教授、专家共同探讨了数字化转型趋势下的新技术与新应用,“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分会场则围绕高等教育院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对话,探讨中国高教发展的新机遇。当天还开设了边缘与网络的人工智能动手实践课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四川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当前先进的AI模型在面对信息不完整的数学问题时,缺乏主动询问澄清信息的能力,更倾向于基于假设给出答案。
中南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TextAtlas5M数据集,包含500万图像-文本对,专门解决AI长文本图像生成难题。该数据集平均文本长度148.82词,远超现有数据集,涵盖广告、学术、教育等真实场景。配套的TextAtlasEval基准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商业模型也面临显著挑战,为AI图像生成技术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从11岁就梦想造人形机器人的Bernt Bornich,用'huggable'形容他的Neo Gamma机器人——这个能举起150磅的66磅'运动员',正以家庭为试验场突破AI学习瓶颈:'工厂20小时就触及学习天花板,而家庭环境的多样性才是通往AGI的钥匙'。
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创建了史上最难的AI视觉测试ZeroBench,包含100道精心设计的视觉推理题目。在这项测试中,包括GPT-4o、Claude、Gemini在内的20个全球最先进AI模型全部得了0分,暴露了当前AI在基础视觉理解上的严重缺陷。研究发现AI主要在计数、空间推理等基础任务上失败,而非逻辑推理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