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第六届丝博会杨凌示范区投资环境推介会在西安举行,同时举行中国(杨凌)农业数谷云平台上线暨杨凌·华为农业数谷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仪式上,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王二虎,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史高领,陕西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李亚荣,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程津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刘少华,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晓,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张峰共同启动了中国(杨凌)农业数谷云平台上线暨杨凌•华为农业数谷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史高领在致辞时表示,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农高区和全国唯一的农业自贸片区,肩负着支撑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
在会上,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刘少华指出,杨凌示范区携手华为公司面向国内及“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创新发展及交流提供充足的信息化资源支持,加速构建杨凌“农业一朵云”,共同为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发展、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为实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数字化是实现中国农业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由路
要想富,先修路。农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先进、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在国家“网络强国、东数西算”等战略的牵引下,随着“八个枢纽加十大集群”逐步落地,算力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在农业领域,传统农业生产作业逐渐与高科技相结合,探索一条新的增长路径,在确保粮食生产的战略安全与稳定性的同时。通过建设完整的农业农村产业互联网,多方协同,以数据为触媒,重新构建农业生产的新模式与新视野。
杨凌示范区携手华为云谱写数字农业新篇章
“中国农业数谷”,是以云原生基础设施,按照“1+N+M”架构建设发展的,即基于1个中国(杨凌)农业数谷云平台,打通N个示范区局委办数据中心、各高校数据中心,链接分散的M个企业上云服务,服务于智慧政务建设、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区校融合发展、助力农业科技创新。
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杨凌管委会及华为云双方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顺利完成了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服务云平台这一“农业领域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平台部署,并通过了为期半年的测试阶段,目前已经达到正式上线运营的条件。
围绕杨凌农业产业特色,华为先后与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云禾农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从优政、兴业、惠民等领域、以ICT科技创新赋能千行百业加速创新、助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农业上“云”端, 推动数字农业不断前行
依托华为云AI大模型,结合基因育种技术,支持种业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发展;结合互联网、区块链溯源的技术,华为携手伙伴为农业全产业链赋予数字化能力;利用5G技术促进农业向少人、无人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应用于种植、养殖等领域。AI、互联网、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农业结合,将促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未来,华为云依托杨凌示范区智慧农业的良好基础,在共同构建农业数字化转型及创新基础设施,打破现存生产力水平桎梏,助力农业产业实现高速、高质量发展,助力杨凌实现由智慧农业“黑土地”到智慧农业“北大仓”的升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NVIDIA团队开发的SANA-Sprint技术实现了AI图像生成的重大突破,将传统需要20步的生成过程压缩至1步,在H100上仅需0.1秒即可生成1024×1024高清图像,速度比现有最快模型提升10倍以上。该技术通过创新的混合蒸馏策略,在大幅提升速度的同时保持了图像质量,并支持实时交互应用,为AI绘画从专业工具向大众应用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初创公司Positron获得5160万美元A轮融资,推出专门针对AI推理的Atlas芯片。该公司声称其芯片在性能功耗比和成本效益方面比英伟达H100高出2-5倍,并已获得Cloudflare等企业客户采用。Positron专注于内存优化设计,无需液体冷却,可直接部署在现有数据中心。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支持16万亿参数模型的下一代Titan平台。
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开发的DiagNote模型通过模仿人类做笔记的习惯,解决了AI在多轮视觉对话中容易"失忆"的问题。该研究构建了专门的MMDiag数据集,设计了双模块协作的AI架构,让机器学会像人类一样通过标记重点区域来保持专注力,为更自然的人机视觉交流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