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2022年 12月1日——今日,万国数据发布2021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或“报告”),全面展示了公司在各个维度关键指标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2021年,万国数据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升至34.3%(2020年该数字为22.6%),碳排放强度降至5.60 tCO2e/m²。公司秉承“绿色智能基础设施平台连接可持续未来”的愿景,正以更绿色的运营、更完善的体系、更严格的治理,稳步推进2030年同时实现碳中和及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万国数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表示:“万国数据是行业中致力于减少碳排放的先行者,我们始终认为践行可持续的商业举措对保持卓越的运营至关重要。自去年发布首份ESG报告以来,我们不断落实各项ESG举措,并在2021年取得了诸多进展。
我们将继续沿着既定路径,积极推动203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如期实现,将更全面的可持续性与我们独特、开放的智能基础设施平台深度融合,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携手迈向零碳未来。”
绿色运营——全维降碳 多措并举
2021年,万国数据在环境方面实现:
•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从22.6%提升至34.3%;
• 自建数据中心最优PUE降至1.17(2021年4月-2022年3月);
• 公司2020年后新投入使用的自建数据中心有68%已经或正在申请绿色建筑认证。
2021年,万国数据通过绿电交易、绿证采购、场地可再生能源等组合方式,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获取能力,绿电交易规模(千瓦时)同比增加261%,有四座数据中心获得零碳或低碳认证。
公司在2021年还将碳管理范围从运营阶段(范围1和2)扩展到建设阶段(范围3),完成了全阶段的碳排放清单盘点,并已获得ISO14064认证,有效推动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精准管理。
社会责任——创新赋能 合作共赢
2021年,万国数据在社会方面实现:
• 客户满意度评分从9.556上升至9.585;
• 全体员工年平均培训时长从31.3小时增至38.2小时;
• 要求供应商100%签署可持续发展承诺函。
2021年,万国数据发布第一代Smart DC解决方案,聚焦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敏捷交付、智能运营核心业务板块,并在常熟超大规模园区实现了90天交付1,000架机柜的卓著效果。同时,万国数据构建起的三级数据中心运营架构(GOCC-ROCC-DCU),可全方位保障运营安全,不断优化客户体验。
在员工方面,万国数据实施全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推出多种员工培训及激励方式,促进多元、公平、包容的公司文化。万国数据联合供应商与合作伙伴,落实ESG最佳实践,并加强对供应商ESG绩效的监督,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此外,公司积极参与慈善公益项目,两次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先后为7·20河南特大暴雨及云南省偏远地区学校捐款,为社会创造正面价值。
严格治理——强化监督 笃定前行
2021年,万国数据在公司治理方面实现:
• 100%员工接受合规、反腐败培训;
• 100%员工接受网络安全培训;
• 完善ESG管理架构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万国数据在公司治理方面继续保持了最严格的标准。公司加强了董事会对ESG相关工作的监管,确保信息披露及时、透明。万国数据构建多层次的ESG管理架构,并将PUE、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等指标纳入管理团队KPI评估,以促进可持续目标实现。
公司100%员工接受在线合规与反腐败培训,保证员工遵守相关法律和商业道德。同时,万国数据成立信息安全委员会,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合规、技术监控和防护体系,并基于ISO27701标准建立了隐私信息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客户及员工隐私受到保护。
如需查看完整报告,请访问万国数据官网ESG页面或点击https://www.gds-services.com/esg2021/docs/GDS-2021-ESG-Report.pdf查阅。
关于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
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纳斯达克:GDS;香港联交所:9698)是中国高性能数据中心的领先开发商及运营商。本公司的设施位于中国主要经济中心的战略位置,这些地区对高性能数据中心服务的需求相当集中。本公司亦于其客户选择的其他位置建立、运营及转让数据中心,以满足彼等更广泛的要求。本公司数据中心拥有较大的净机房面积、高电力容量、密度和效率,以及在所布关键系统上有多重冗余。万国数据中立于运营商和云服务提供商,这使万国数据的客户能够访问中国所有主要的电信网络,以及使用托管于万国数据众多设施的中国及全球最大公共云服务。本公司提供托管和一系列增值服务,包括透过领先公共云的直接私有链接进行的托管混合云服务、管理式网络服务以及在需要时转售公共云服务。本公司拥有21年的服务交付往绩,成功地满足了一些中国最大、最高要求的客户对数据中心外包服务的要求。本公司客户群主要包括超大型的云服务提供商、大型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IT服务提供商,以及国内大型私营企业和跨国公司。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