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转型难题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全行业的重要课题。基于此背景,华为“828企业节”全面启动,旨在助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发展。
2023年8月28日,华为擎云以“商用办公行业合作伙伴”身份亮相人民网2023“小巨人”发展论坛;携华为擎云商用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现身828华为浙江企业家论坛,全面展现了华为擎云在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思考和实践结果。
多品类、多场景商用终端,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中高端产业,而多样化、智慧化、生态化的终端产品则是企业办公、生产、上“云”的重要载体。2023年3月“华为擎云”品牌发布以来,华为擎云把“品质可靠、自主创新、开放共创、以人为本”植入品牌DNA。
同时,将华为多样化的笔记本、台式机、显示器、平板、穿戴等品类和创新能力带到商用领域,一站式解决客户日常办公需求不断,突破单个产品的界限。通过丰富的产品组合和智慧化的多端协同、多场景覆盖、多设备连接、AI能力等,帮助客户实现1+1>2的生产能力提升。
以中小企业通用办公场景为例,华为擎云商用PC搭载的超级终端功能,可以实现一拉即合,多屏协同功能,跨设备操作便捷,办公文件传输更加方便,快速提高工作效率;具备安全管控能力的USB接口、可拓展的内存硬盘等,帮助员工高效、专注办公。
从产业发展层面,华为擎云将硬件能力、软件技术和操作系统嵌入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安全各类业务场景,携手广大合作伙伴,打造数字化的生产力工具,帮助政务、金融、教育、医疗、能源等行业客户和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
以能源行业为例,海外供应商跨国会议需要实时字幕实时翻译,如何高效进行字幕实时翻译,提高工作效率是行业普遍的痛点。华为擎云G540智慧语音功能,能通过字幕实时翻译,解决不同语言会议交流困难,让行业沟通精准高效。
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底层需求,护航“小巨人”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跨越式发展浪潮下,专精特新企业尤其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
针对企业数据保护,华为擎云基于G540笔记本和C7平板等,与合作伙伴打造了企业数据保护安全套件解决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弹性化需求,可以在华为商用PC上实现一张光盘极简部署、灵活落地,满足中小企业研发、财务、设计等岗位的数据和知识产权保护需求。
针对企业行为安全,华为擎云基于手机和HEM平台管控,与合作伙伴打造了“制造手机”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核心生产区域的防拍照、电子围栏、数据防泄漏等功能,帮助专精特新企业降低复杂工艺研发、生产制造环节的信息泄露风险。
针对员工健康关爱,华为擎云基于WATCH B7等商用穿戴产品,与合作伙伴联合打造了员工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为特殊行业员工打造24小时的随身体检仪,结合华为智慧屏-健康数据看板,实现对特殊行业员工的健康全链路管理,降低职业健康风险。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商用终端不仅提升办公效率,未来可能成为数字化的生产工具,更多融入企业和客户的生产、业务各个环节。华为擎云提出A (华为擎云商用终端) +B (行业合作伙伴解决方案)→C(面向特定行业的“全新商用产品”)的理念,持续携手千行百业合作伙伴,打造商用全场景互联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ibreOffice 25.8版本以"更智能、更快速、更可靠"为特色正式发布。新版本在多个方面实现性能优化,包括启动速度、文档滚动和文件打开速度的显著提升。该版本增强了对微软Office文档格式的兼容性,改进了连字符处理和字体兼容性,Calc表格组件新增十多个函数以更好支持Excel文件导入。值得注意的是,LibreOffice 25.8首次支持PDF 2.0格式导出,并具备PDF数字加密和签名功能。新版本提高了系统要求,不再支持Windows 7/8系列和32位系统。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出ViNT视觉导航系统,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仅通过"看"就能在陌生环境中导航。该系统模仿ChatGPT的学习方式,通过分析600万个导航轨迹掌握通用导航能力,在未知环境中的成功率达87%。这一突破将推动物流配送、家庭服务、搜救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发展。
微软AI首席执行官苏莱曼发文称,研究AI福利和意识"既不成熟又危险",认为这会加剧人类对AI的不健康依赖。而Anthropic、OpenAI等公司正积极研究AI意识问题,招聘相关研究人员。业界对AI是否会产生主观体验及其权利问题分歧严重。前OpenAI员工认为可以同时关注多个问题,善待AI模型成本低且有益。随着AI系统改进,关于AI权利和意识的辩论预计将升温。
谷歌DeepMind推出AlphaFold3,革命性提升分子结构预测能力。该AI模型采用创新扩散网络架构,能够精确预测蛋白质与DNA、RNA、药物等分子的相互作用,准确率比传统方法提高50%以上。这一突破将显著加速新药开发,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并通过免费开放服务促进全球科研合作,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AI驱动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