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腾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联合研究的《文化科技融合2021,迈向数字文化经济时代》报告发布。报告基于对当前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水平、外在环境和内在模式的研判,创新性提出文化科技融合进入“数字文化经济”时代的论断。
由腾讯研究院、腾讯5G生态计划、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在2020年8月共同发起“探元计划2020”,征集并遴选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优秀企业案例,探索创新路径,凝聚行业共识。作为探元计划2020的研究成果,项目组基于案例分析、数据研判、专家研讨等方式,最终形成文化科技融合2020回顾与2021展望的研究成果。
报告指出,2020年,是人类发展史上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文化科技融合新时代大幕开启的一年。2020年,面向十三五收官及十四五开局,在首次明确2035年作为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下,文化科技融合势必会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物理世界按下暂停键,同时也为数字世界按下加速键,加速重构文化产业的虚实结构;2020年,新基建政策出台,5G网络、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网络、技术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度,将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全链条革新……2020年,文化产业内外部的多重因素叠加,共同驱动文化科技走向深度融合。
基于对2020年文化科技融合的产业热点案例分析,项目组梳理出文化科技融合的三个核心逻辑,尝试来解释文化科技融合的本元规律,在多元创新上提炼共识:一是技术的创新应用,这是文化科技融合的“动力”逻辑;二是文化生产与管理的再造与创新,这是文化科技融合的“市场”逻辑;三是业态的边界不断融合,这是文化科技融合的“生态”逻辑。依托这三层逻辑,按照从内涵到外延,从内核到衍生的层次,项目组提炼了文化科技走向深度融合的“三维”模型,形成文化产业消费模式、生产方式和产业边界的变量革新和增量释放。
站在2021年展望未来,项目组认为文化科技融合将催生“数字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成为文化科技融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文化经济是在数字文化产业基础上的理念创新,是数字经济和文化经济融合的新经济形态。其核心是将文化发展真正置于五位一体发展的核心位置,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四个重要”论述,从系统性、整合性、全面性的角度认识文化发展的作用,其范围不仅包括既定的数字文化产业各行业,还包括文化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产业数字化产生的经济活动,以及通过文化内容资源的数据产业化使文化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形成的经济活动。
数字文化经济具有核心四点特征,包括文化的要素化生产,文化作为生产要素进入更多行业,“文化+”成为行业标配;创意的工业化转化,文化产业新基建成型,赋能内容生产工业化;消费的沉浸化重塑,虚拟真实化和现实虚拟化;文化的价值化引领,文化为数字技术注入更多人文向度,文化科技积极向善。
结合当前各地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和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新一轮升级,数字文化经济将在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增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地方政府在发展数字文化经济时可以从空间生产、文化生产、产品生产和关系生产四个角度切入,同时以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作为文化新基建能力建设构成四个生产的数字底座。
从长远来看,数字文化经济具有新时代战略价值,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文化经济将助力中华民族筑牢文化自信,文化发展行稳致远。
展望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势,行业专家学者分别对于报告研究进行了点评。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钰指出,数字文化产业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中最具显示度与增长性的新业态,体现了文化科技融合的力量,体现了数字时代的创意与生活。本报告基于这一崭新的产业实践,对数字文化经济的概念、特征、表现、趋势与价值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展现了学界与业界研究者的敏锐性与前瞻性,对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祁述裕指出,文化与科技融合昭示着文化产业的无限可能性。通过“探元计划2020”,腾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为依托,提出文化科技融合已步入“数字文化经济”时代,构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三维模型,并从“四个生产”出发,为各地发展数字文化经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发价值。这份研究报告理念先进,视野开阔,架构清晰,新意迭出,值得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关注。
北京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指出,数字文化经济,中文阅读,表观上有两种断句。第一种,数字文化的经济,可以理解为数字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数字的文化经济,可以理解为数字技术与文化经济的关系。其实,还有第三种断句,数字、文化、经济,各自为独立的要素。此时,数字是基础要素,文化是必备要素,经济则是方向要素。对如此复杂集合的探讨,正是这份报告的迷人之处。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是“文化强国”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要支撑,数字文化经济是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形态,也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经济报告》由腾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强强联合编制,能充分发挥学术研究机构和行业研究机构的叠加优势,让报告内容既有学术前瞻性又贴近行业实际。报告对数字文化经济的范围、特征、发展模式等进行研判,并对“探元计划”优秀企业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对于深入了解数字文化经济发展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助推文化经济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魏鹏举指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形成的宽广纵深,不仅为人文以化创造了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性,更是为基于科学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合乎人文的有机生态。以“数字文化经济时代”定义2020中国文化新经济发展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研究团队具有战略格局的深远洞见。百年未有的大疫情促发了人类“文化进化”的数字化突变,我将这个报告视为数字文化未来简史的一个预言。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洪忠指出,这份聚焦数字文化经济的报告给我留下两个深刻印象:一是对数字文化经济做了全面的前沿跟踪,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这一新兴业态的发展趋势;二是基于传播学视角对前沿材料做了整理和分析,具有专业参考价值。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