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后,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这期间,行业内围绕着数字教育、智慧教室的诸多尝试已经屡见不鲜。然而,无论是产品端还是技术端,仿佛都独自成篇,缺少了一些整体性。
在4月23-25日厦门举办的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华为的身影。虽然之前对于教育产业已经有所涉猎,但这次华为参展,不仅带来了“全场景智慧教室解决方案”,也是宣称正式进入智慧教室产业,可谓有备而来。
以一块华为办公宝协作平板为“入口”,借助华为云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辅以海量的教育APP和可视化课件等,华为不仅通过技术重构为“教学课堂”重新定义,更重要的是发挥端云协同的优势,让数字技术与多元教育场景融合,促使教育资源形成了真正的普惠。
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方案、教与学双向协同、AI教学……作为华为智能协作赋能千行百业的一个缩影,在本次的厦门展会上,华为智慧教室将为智慧教育行业带来怎样的惊喜?
一块非比寻常的智能协作平板
“大家看,这块屏属实神奇,手机与它一碰就能投屏。”
在本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的华为展区,华为办公宝协作平板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眼光。利用华为变屏技术,手机轻轻一碰,就能投射在华为办公宝协作平板的大屏上,用这种方式来辅助教学,教师们不仅摆脱了粉笔带来的粉尘污染,而且4K防蓝光柔光屏更是给师生带来更加舒适的视觉感受。
“不费眼,跟阅读实体书没有区别!”在华为展区,一位体验者如是说。
以这块华为办公宝协作平板为交互终端,华为搭建了全场景智慧教室解决方案。首先,这块经过莱茵和CCRC安全认证的4K防蓝光柔光屏搭配了AI妙笔,为授课的教师打造35ms时延的智慧书写体验;2*15高保真扬声器提供沉浸式声场和智能降噪,1080p30fps高清视频传输、视频30%抗丢包不卡顿、音频80%抗丢包不失真等多媒体处理技术为师生提供远程课堂场景下精准同步的流畅交互体验。在云、管、端、芯全链路保护下,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一个对学生视力友好、让教师能够简易操作、令校方无安全之忧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就此诞生。
端云协同、开放生态的“教学伊甸园”
“华为办公宝协作平板,是教学场景汇聚的中心,基于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便利获取、课堂内容的记录与运用、远程在线同步授课、跨设备的教学互动等等。”在日前的媒体沟通会上,华为方高级营销经理如是介绍。
一块智慧平板何以做到这些?
这就不得不提基于华为云WeLink开放生态的IdeaRoom互动教学平台。
华为云服务的一大优势就是华为云WeLink有容乃大的开放生态,它让数字教育服务实现了内容资源、硬件生态和应用集成的“三位一体”,教育行业用户在华为云WeLink生态下可以共享到所有生态合作伙伴的技术方案和内容资源。通过IdeaRoom互动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随心使用200+专业级应用和海量课程包、优秀电子讲义和权威学科题库,丰富的资源和工具可以帮助教师从“灌输式”教学中解套,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灵活。华为智慧教室还依托IdeaRoom互动教学平台促成了省级远程教育平台的统一,以最少的带宽占用容纳多达500间教室和3000学生终端的同时接入,偏远地区的师生也能随时分享教育发达城市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名师课堂,有效解决区域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本次厦门展会上,华为“端云协同”的智慧教室解决方案让师生们穿越华为办公宝协作平板这扇“门”,进入一个资源丰茂的教学伊甸园。在这里,传统意义的教室已经完全“云化”,丰富多样的可视化三维教学以及实时的大屏互动,让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享受到同一种教育。
“三个课堂+常态课堂” 华为智慧教室服务场景全覆盖
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常态化按需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等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三个课堂”指的是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的“专递课堂”;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的“名师课堂”;以及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名校网络课堂”。
针对“三个课堂”和另一项教育信息化工程“班班通”的特点,华为智慧教室推出了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常态课堂四大场景打造的智慧解决方案。在华为办公宝智能协作平板和华为云服务的基础标配之上,辅以拾音吊麦、全向麦克风、立体音箱、学生智慧笔、学生平板等外围设备,为课前、课中、课后提供全覆盖的智慧教室服务。
在未来的教育图景中,以前那种学生围坐倾听的“一言堂”教学画面或许成为历史,但是端云协同、资源共享、智能互动、“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新型教育模式,将随着华为智慧教室解决方案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变得更加利国利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