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29日,第九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举行之际,由浪潮软件科技主办的“数字治水,科技赋能”智慧水利专题论坛成功召开!来自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河海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黄河信息中心、山东省水文中心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参会,论坛就当前智慧水利建设的理念、成果、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王方致辞
浪潮软件科技董事长王方、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杨涛分别致辞。王方在致辞中表示,浪潮将坚持技术创新、需求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通业务壁垒,融合数据,实现全面服务,同时以浪潮智慧水利研究院为核心,联合行业伙伴和专家智库,打造高新研究能力,赋能行业发展。
杨涛致辞
在主题演讲环节,河海大学教授艾萍阐述了水信息模型的构建和特征,并解读了国家水网智能化建设新思路和建设目标;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郭良教授对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方法及水利信息化发展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推进进行技术与案例的分享。
艾萍演讲
郭良演讲
浪潮智慧水利研究院高级顾问高玲以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调配和河湖管理三大专题的解决方案及应用实践为聚焦,重点介绍了浪潮在智感、智脑方面的技术能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浪潮智慧水利研究院特聘专家杜小平从自然灾害综合预警、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探讨了新一代空天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前景;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丁强介绍了应急监测设备、应急监测的范围及应急监测方法,提出应急监测在水旱灾害防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浪潮智慧水利研究院首席专家汪子棚对灌区信息化建设和智能监测设备—大禹针将助力小型水库实现无人值守、全天候覆盖、快速预警,实现中小型水库的监管等进行阐述。
高玲演讲
杜小平演讲
丁强演讲
汪子棚演讲
浪潮目前已参与水利部、四川、广东、山东、湖南、江苏等地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其中,浪潮智能感知设备“大禹针”在广东省上线,项目为广东省科技厅智能化转型重点项目,浪潮建设的广东省智慧水利(北江芦苞试验段)也是水利部智慧水利试点项目。通过多年水利的实践经验,浪潮走出了一条“端-边-脑-用”为特色的智慧水利建设道路,聚焦“智感、智脑”,打造“模块化组合、边端智能处理”的新型智能感知设备--大禹针和“科学化预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的水利大脑拳头产品,具有完善的省,市,县三级智慧水利解决方案,深度服务于省、市、县智慧水利建设。
2020年11月,浪潮牵头成立由行业主管单位、水利科研院所、知名院校等十三家单位组成的浪潮智慧水利研究院,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形成“科研-应用-产业”的产业化创新机制,建设新型智慧水利产业生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