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21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暨华为北京城市峰会”成功举行。峰会围绕“融合创新 数智未来”主题,邀请各界产业精英、学界大咖共同探讨汽车、金融、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峰会期间,在“领跑汽车智能时代”高峰论坛上,阳光出行CTO孙洪静发表《智慧出行发展趋势及创新实践》主题演讲,并表示,信息技术让出行更便捷、更安全,企业应持续探索信息技术在出行行业的新应用。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
衣食住行,出行一直以来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回顾出行行业的发展历程,最大变化出现在网约车诞生以来的这近十年,从2012年某网约车品牌开始网约车大战,到2018年涌现出阳光出行、T3出行、首汽约车等更多网约车平台。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此,孙洪静表示,信息技术让出行更便捷、更安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出行将不再是简单的商业模式问题,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
事实上,网约车作为出行行业的新兴力量,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进行业务上的创新。对比网约车行业发展以来的业务实践,孙洪静认为,过去主打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无法同时满足需求、服务和要素三大市场所需的场景化服务,整个产业链如果想要良性运行,需要更多开放、更多合作才能达到行业共赢。而阳光出行目前的运营模式即为后者,其处于需求市场一侧,通过与各大流量聚合平台合作,提供运力侧服务,从而满足乘客需求。
孙洪静进一步介绍了阳光出行在运力侧的创新实践,即“一个引擎、两套体系和三个系统”。具体而言,阳光出行打造了一个核心引擎,包括流量聚合引擎和运力调度引擎,能够将各家平台流量重新聚合到一起再分发给司机。而依托智能客服、智能学习和智能运营等三个系统,阳光出行搭建了司机管理体系和安全风控体系“两套体系”,帮助实现司机自主学习、提升服务水平等智能化管理。其中,孙洪静特别指出,阳光出行的智能客服系统,正在与华为云探索如何借助语音识别等AI技术提升服务水平、降低投诉率。
此外,孙洪静还分享了自己对智慧出行的思考,强调了要持续探索信息技术在出行行业的新应用。而华为云作为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厂商,面对汽车行业已积累丰富的落地实践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对于移动出行服务场景,华为云提供了车联网平台、移动出行服务、自动驾驶等能力,助力车企用好车。
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网约车行业也在借助云计算、AI、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持续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而华为云也将持续深耕汽车行业,发挥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和实践知识的优势,以先进技术和全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助力出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业务创新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inas科技完成ULTRARAM通用存储器量产的关键步骤,该技术结合了DRAM的速度、NAND的非易失性和低功耗特性。IQE公司成功将兰卡斯特大学开发的化合物半导体层扩展到工业化工艺,开发出可扩展存储设备的镓锑化物和铝锑化物外延技术。ULTRARAM在100纳秒内切换,能耗低于1飞焦耳,有望彻底改变从物联网设备到数据中心的整个数字技术格局。
阿里巴巴达摩院开发的PREL框架通过渐进式学习让AI具备类人推理能力,在复杂推理任务中性能提升超35%。该框架采用多层次架构和动态推理路径,解决了传统AI推理混乱、上下文丢失等问题,已在医疗诊断、金融评估等领域展现应用潜力。
6G作为5G的继任者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推出,有望实现1太比特的传输速度和近零延迟。这一技术突破可能为数据中心行业带来三大影响:首先是实现大规模无线数据中心,摆脱传统线缆束缚;其次是推动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处理能力;最后是加速边缘数据中心需求增长。尽管6G的具体功能仍在规划阶段,但数据中心运营商应提前关注其发展并制定相应战略规划。
韩国KAIST团队开发的Mol-LLaMA是首个能像化学专家一样理解分子并解释其性质的AI系统。该系统通过融合2D和3D分子信息,不仅能准确预测分子特性,还能详细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在药物发现、化学教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为分子科学研究开启了AI辅助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