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经济新时代--软件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2中国国际软件发展大会暨第五届中国软件产业大会在北京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本次大会分为“前瞻、机遇、共识”“开源、开放、融合”“新动能、新赛道、新模式”三个篇章,集中展示以软件为核心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发展趋势,聚焦软件根技术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王怀民院士在大会上针对中国软件科技与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享了一些观点,其中特别谈到了开源创新模式对于实现我国软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和突破引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开源事业迅猛发展,从参与融入、逐步走向蓄势引领。
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开源软件的合规使用、参与贡献、原始创新、开源治理,甚至未来的引领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还面临许多挑战。如何引导建立健康繁荣的开源生态,真正实现蓄势引领,王怀民院士提出了三点思考。
第一,要积极推广开源文化,加强开源实践教育,培养开源创新人才,为我国开源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开源发展的根基在于大规模的开源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国内开放的开源组织和开源平台的力量,联合来自产业界和开源社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开源专家,面向高校的开源开发者和社会上的开源爱好者。宣传推广开源文化,探索开源实践教学的模式,为我国开源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第二,大力发展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开源组织与创新平台,提升我国在全球开源创新生态中的核心影响力。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开源社区发展最活跃的力量,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开源项目和开源创新平台也在发育中,产学研各界需要进一步加强联合,主动构建开源软件生态,发布开源的根项目,并发挥我们统一大市场和高端软件人才的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和开源开发者拥抱原发于我国的开源软件,让更多的优质开源项目在中国生长繁茂,并走向世界。
第三,积极探索开源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开源发展路径。2020年6月,我国成立了首家开源基金会,也就是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同时2021年12月中国计算机学会还成立了开源发展委员会,探索学术共同体开源发展的路径。最近我们也在积极地推动开源大赛、开源高校行、开源夏令营以及开源黑客松等丰富的开源创新活动来推进开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开源发展的路径。
“开源雨林” 计划,创新性的用开源的方式来建设开源。其发起方与共建团队有丰富的国际与国内开源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通过帮助合作企业和单位有效的使用开源,管理开源以及贡献开源,来提升国内整体的开源应用水平,这在国内是首创。“根深叶茂,性明则成”;期待“开源雨林” 计划能秉承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开源精神和价值导向,吸引业界更多的组织,参与到计划中来,一起共建繁荣的开源生态体系,为中国的软件产业创造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开源雨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CIO们正面临众多复杂挑战,其多样性值得关注。除了企业安全和成本控制等传统问题,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地缘政治环境正在颠覆常规业务模式。主要挑战包括:AI技术快速演进、IT部门AI应用、AI网络攻击威胁、AIOps智能运维、快速实现价值、地缘政治影响、成本控制、人才短缺、安全风险管理以及未来准备等十个方面。
北航团队发布AnimaX技术,能够根据文字描述让静态3D模型自动生成动画。该系统支持人形角色、动物、家具等各类模型,仅需6分钟即可完成高质量动画生成,效率远超传统方法。通过多视角视频-姿态联合扩散模型,AnimaX有效结合了视频AI的运动理解能力与骨骼动画的精确控制,在16万动画序列数据集上训练后展现出卓越性能。
过去两年间,许多组织启动了大量AI概念验证项目,但失败率高且投资回报率令人失望。如今出现新趋势,组织开始重新评估AI实验的撒网策略。IT观察者发现,许多组织正在减少AI概念验证项目数量,IT领导转向商业AI工具,专注于有限的战略性目标用例。专家表示,组织正从大规模实验转向更专注、结果导向的AI部署,优先考虑能深度融入运营工作流程并产生可衡量结果的少数用例。
这项研究解决了AI图片描述中的两大难题:描述不平衡和内容虚构。通过创新的"侦探式追问"方法,让AI能生成更详细准确的图片描述,显著提升了多个AI系统的性能表现,为无障碍技术、教育、电商等领域带来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