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2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万亿,占全国GDP份额高达7%。
尽管市场巨大,但与房地产行业的突飞猛进和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形成鲜明对比,建筑行业可以说是众多行业里数字化水平较低的行业之一——在科研创新的投入非常低,建筑施工还长期停处于“堆人力、搬砖头、扎钢筋”的原始水平。
可以肯定地说,在数字化转型大潮的驱动下,哪家企业能够率先拥抱数字化,哪家企业就能够获得竞争力的提升和非常显著的收益,吃到时代的红利。
“人口红利”下降,建筑行业转型需要效率革命
尽管建筑行业的链条非常长,但数字化转型并非“关山难越”,数字化的落地可以采取“总体规划、局部先行”的策略。一旦出现核心环节的效率革命,就会牵一发动全身,让每一个环节都出现新的机会。
建筑行业过去能维持高增长的原因是因为“人口红利”,但如今这4个字已然失效。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显示,2021年,中国建筑业从业人数为5282.94万人,已连续三年减少。
如何让建筑行业实现效率最大化?
长久以来,建筑行业都是以项目为核心,企业会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建设,每个项目都面临着时间跨度长、影响因素多、组织较为复杂的问题,同时受到投资、时间、质量、人员等多种制约因素的限制。这些决定了其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对管理灵活性的需求。
对于建筑行业这种复合型行业来说,项目经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从管理的环节着手,进行数字化转型。让项目经理从繁杂、重复的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通过对于数据的把控,预测工程走势与风险,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提升效率。充分建立内部信心,再逐步推广到全企业全行业,从而提升转型的成功率。
这一点,许多建筑行业的项目经理有着切身的体会——好不容易集合多方代表一起开会,但是会后却很难形成统一的结论,难以实现闭环的跟踪流程,甚至大家对于同一张图纸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会有差异。而在随后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工地的施工技术难点还是工地的施工进度管理与协调,都大大消耗了项目经理的精力,难以做到事必躬亲。
更重要的还是成本管控问题。建筑项目的执行多是漫长的时间,甚至有些大型项目的工期还要长。特别是在当下受到疫情影响,工程进度总会受到干扰,项目时间和巡视频率都难以精确,加上长时间的频繁应酬,巡视项目的整理、归档等等问题,都让项目经理忙于应付,无论是工作还是身体都出现超负荷的风险。
截至目前,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到规划、设计、采购、生产、建造、运维的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但在沟通效率和协同任务上依然有不少的提升空间,更需要打造一体化项目协同管理方式,促进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建筑工地。
最近的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2022中,展示的BIM+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就能帮助项目经理以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实现智能化项目管理,快速灵活地调用资源构建解决方案,为业务的创新和迭代赋能。
落脚“数字化管理”, 以数字化赋能各环节提高效率
广联达,一家专注于建筑信息化行业20余年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累计为行业34万家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如何提升建筑行业项目管理数字化的能力,广联达也已酝酿多年,具有充分的话语权,致力于打造软硬一体的施工现场生态管理系统,来提供业务数据化、工作流程化、任务可视化的能力。

为此,广联达BIM+智慧工地系统与华为IdeaHub融合,携手打造工地数字化新物种——智慧工地指挥一体机,高度集成会议、投屏、白板、展示等多重功能,融合广联达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对人机料法环的综合管理能力,成为提升工地项目管理效率的重要利器。
智慧工地指挥一体机从全景管理、协作会议、指挥协调、远程互动、风险管理等方面,与建筑工地业务紧密融合,让数字化能力贯穿项目始终,为整个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应用方式和很大的效率提升。
首先,一体机解决了项目会议沟通效率的问题。以往的会议总是需要专人的记录,需要单独登记到会人员名单以备查验。而智慧工地指挥一体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可以自动捕捉到会人员信息,结合广联达劳务系统录入项目人员数据信息进行人脸匹配,从而自动完成会议签到,形成签到记录列表,作为会议资料存储系统。这样在会议签到环节就完全实现了无感知记录,大大节约了会议时间,提升了效率。
其次,在会议过程中,项目经理也可以利用会议室大屏展示项目进展数据,联动智慧工地指挥一体机作为副屏辅助会议研讨,并将研讨板书存储本地,作为会议纪要资料上传系统,完善会议督办内容。如此,一直困扰项目经理的会议内容记录和传达就实现了数字化处理,不仅在会议之前的人员登记、会议期间的内容记录实现了数字化,同时会后还可以将这些内容备份并发送给与会者,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闭环跟踪处理,也让与会者感觉更为专业、便捷。
解决了会议问题,接下来就是项目过程中的督导和检查。在此之前,项目经理需要事无巨细地协调进度、推进施工,久而久之往往身心俱疲。如今,在智慧工地指挥一体机的帮助下,项目经理在办公室,通过华为IdeaHub、AR眼镜、执法记录仪、无人机、广播等设备,了解现场具体情况,与施工工地负责人进行联动,远程调度现场人员进行现场工作安排,同时对于高危部位的技术难点,还可以实现远程指导。
更重要的是,项目经理还可以为智慧工地指挥一体机设置开屏提醒,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进度款申请、冬施方案编制、进度配套计划、公司迎检通知、新政执行起始点等事务,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做到风险前移,保障措施先行、规避责罚。
而对于建筑行业企业而言,还能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推动项目快速进行。在实现了项目部署和施工巡检监督的数字化之后,项目经理需要及时汇报项目进程。当面进行汇报,不但要提前准备差旅规划,往往还需要多次往返交通,费时费力费钱。有了智慧工地指挥一体机,项目经理在办公室就可以与总部领导办公室内的智慧工地指挥一体机实现联动,进行远程汇报。利用多屏互动,企业人员与项目人员可在同一个页面进行笔记备注,边沟通边板书,确保信息一致性,提高会议互动性,完成会议上传。

工地现场数字化是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而此次华为与广联达的合作,也是华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抓住数字化新机遇,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和开发者一起成长,共赢数智未来的又一经典案例。
从个人层面而言,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的普及,项目经理不再是工地的一颗“螺丝钉”,而是能更灵活变通、更快节奏地推动每一个环境复杂的施工项目落地,实现“数字化”搬砖。
从行业层面,建造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了建筑行业的新体验,这将是更高层次的行业竞争力。用数字化推动建筑行业的生产力提高。
正如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正刚常说的:“不要低估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价值。充分应用并实践数字化技术,这终将会给整个企业带来规模化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新的AI学术搜索工具Scholar Labs,旨在回答详细研究问题。该工具使用AI识别查询中的主要话题和关系,目前仅对部分登录用户开放。与传统学术搜索不同,Scholar Labs不依赖引用次数或期刊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来筛选研究质量,而是通过分析文档全文、发表位置、作者信息及引用频次来排序。科学界对这种忽略传统质量评估方式的新方法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者仍需保持对文献质量的最终判断权。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提出DITING网络小说翻译评估框架,首次系统评估大型语言模型在网络小说翻译方面的表现。该研究构建了六维评估体系和AgentEval多智能体评估方法,发现中国训练的模型在文化理解方面具有优势,DeepSeek-V3表现最佳。研究揭示了AI翻译在文化适应和创意表达方面的挑战,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Meta发布第三代SAM(分割一切模型)系列AI模型,专注于视觉智能而非语言处理。该模型擅长物体检测,能够精确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特定对象。SAM 3在海量图像视频数据集上训练,可通过点击或文本描述准确标识目标物体。Meta将其应用于Instagram编辑工具和Facebook市场功能改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SAM 3与保护组织合作分析超万台摄像头捕获的动物视频,成功识别百余种物种,为生态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参数实验室等机构联合发布的Dr.LLM技术,通过为大型语言模型配备智能路由器,让AI能根据问题复杂度动态选择计算路径。该系统仅用4000个训练样本和极少参数,就实现了准确率提升3.4%同时节省计算资源的突破,在多个任务上表现出色且具有强泛化能力,为AI效率优化开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