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1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2022 CCF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在13日上午“共筑算力新生态 赋能数字新未来”的主论坛上,《开放架构HPC技术与生态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指导,华为及高校、科研院所,超算中心及HPC生态及应用合作伙伴共38家单位联合发布。
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谭光明研究员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他表示,白皮书聚焦开放架构探索,围绕ARM指令集兼容架构的技术、生态、用户开展了详尽的调研阐述,对ARM指令集兼容架构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是一份凝聚了HPC产业上下游多方优秀成果经验的技术报告,对HPC产业界形成开放架构技术与生态建设的共识,共同推动相关技术与生态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白皮书核心观点:
观点一:ARM指令集兼容架构已成为HPC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
2022年11月,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中,共有5台基于ARM指令集兼容架构处理器构建的超级计算机入围。同时,美国、日本、欧洲也都发布了多台基于ARM指令集兼容架构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建设计划,白皮书指出ARM指令集兼容架构已成为HPC主流技术与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可满足大型超算系统与商用HPC系统的技术需求。
观点二: ARM指令集兼容架构在HPC领域的软件应用生态已基本完备
ARM指令集兼容架构在HPC领域的软件应用生态已具规模,从操作系统、编译器、高性能计算软件、应用生态四个方面无明显短板。白皮书认为ARM指令集兼容架构在HPC架构开源软件生态快速发展,商业软件生态获得突破,重点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已经具备大规模进入生产系统的条件。
观点三:ARM指令集兼容架构已在多种类型的HPC领域头部客户成熟商用
目前,基于ARM指令集兼容架构的高性能计算机在高校(上海交通大学“交我算”校级计算平台、兰州大学超算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超算(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济南中心、天津中心、长沙中心及武汉超算中心等)、企业(华大生命、中国移动、上汽大众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已经在各类型机构头部客户成熟商用。
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下载《开放架构HPC技术与生态白皮书》:https://www.ccf.org.cn/Media_list/TC/2022-12-13/781317.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通义实验室发布首个媲美顶级闭源系统的开源超级网络智能体WebSailor,突破性解决开源模型在超高不确定性任务中的系统性推理难题,在BrowseComp基准测试准确率提升3倍,标志着开源技术在复杂信息搜索领域的历史性跨越。
印度理工学院团队推出EKA-EVAL评测框架,首次实现对AI大模型的全方位多语言评估。该框架整合35个评测任务,专门支持22种印度官方语言,涵盖推理、数学、工具使用等核心能力。相比现有英语中心的评测工具,EKA-EVAL填补了多语言AI评估的重要空白,为全球语言多样化地区的AI发展提供了标准化评测平台。
随着VMware推进基于核心虚拟化技术的私有云愿景,竞争对手正加速开发替代方案。OpenNebula发布7.0版本,新增ARM处理器支持和增强的PCI直通功能,可部署在AI工厂中。红帽OpenShift Virtualization 4.19版本在Azure、Oracle云和谷歌云上提供技术预览。容器运行时Edera使用Rust重写了开源Xen虚拟机管理程序的控制平面。Nutanix发布7.3版本,增加多集群虚拟交换机。这些活动源于博通对VMware的改变,后者专注于价格昂贵的Cloud Foundation套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RISP-SAM2智能医学影像分析系统,能够结合文字描述和CT图像同时进行器官识别。该系统通过跨模态语义交互技术,无需医生手动提示即可精准分割18种人体器官,在七个数据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医学影像诊断提供了新的AI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