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装了固态硬盘的电脑速度远远快于使用机械硬盘的电脑,为什么有的固态硬盘每秒只能写几百M,而有的就可以飙到几个G呢?其实这是因为固态硬盘拥有不同接口和协议,而各类接口和协议之间的差别,便会导致固态硬盘之间存在明显的速度差异。
那我们该如何从需求出发,选择一块适合自己使用的固态硬盘呢?别着急,话题开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不同接口和协议的固态硬盘差别在哪。
SATA接口比M.2接口慢在哪?
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及价格的不断下探,固态硬盘普及度越来越高,同时各类形态的选择也越发丰富。现阶段常见的固态硬盘接口主要可以分为SATA接口和M.2接口两种类型。
SATA接口(致钛SC001 Active)
SATA接口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采用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一般运行在AHCI传输标准协议下,其工作原理是当我们使用硬盘时,数据会先从硬盘到内存中,然后再到CPU中进行运算。它的数据理论传输带宽为6Gbps,持续读取峰值速度可以达到550MB/s左右。
M.2接口(致态TiPlus 7100)
采用M.2接口的固态硬盘,走PCIE通道,绝大多数运行在NVMe传输标准协议下,其持续读取速度可以轻松超越数千MB/s。它在工作时,数据直接通过总线便可进入CPU进行运算,相比SATA接口的SSD,省去了内存来回运输的过程,所以传输效率会更高。
SATA接口与M.2接口如何选?
日常使用下,我们对于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与M.2接口的固态硬盘之间的性能差异感知并不强,但如果有视频剪辑、动画渲染、职业电竞等专业需求,那这时候固态硬盘的性能强弱对实际体验的影响就会非常直观。
日常办公选SATA:如果我们仅是常规办公使用,既没有大型的文件同时对数据的传输速度也没有太高的要求,那就可以选择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同时因为其价格足够实惠,我们可以花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大的容量,拿它装一个纯SSD的电脑,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以致钛 SC001 Active为例,采用了长江存储高品质原厂颗粒和智能SLC缓存技术,可以达到读取520MB/s,写入510MB/s的速度,完美适合办公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日常使用场景。产品内部没有活动的零部件,抗震性能和数据安全性更高;并且支持DEVSLP低功耗模式,提高产品稳定性的同时增加续航时长。
致钛SC001 Active
容量选择方面,SC001 Active提供256GB、512GB和1TB三种版本,各提供2.5寸和M.2 2280两种尺寸规格供选择。1TB版本支持高达680TBW的总写入量,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进阶需求选M.2:如果是您是设计、剪辑等专业用户,在图片处理或视频剪辑渲染时,需要硬盘具有快速的读取响应和写入能力,以满足工作需求;如果您是重度游戏玩家,当CPU与显卡的性能足够强时,谁也不想硬盘拖后腿影响游戏体验,一块高性能固态硬盘,不仅能大大提升游戏载入速度,缩短进度条,还能使游戏场景切换更流畅。所以在高阶需求下,一块高性能的NVMe M.2 SSD必不可少。
以致态TiPlus7100为例,其采用长江存储新一代TLC闪存颗粒,PCIe Gen4x4接口,顺序读取速度可以达到7000 MB/s。2TB版本可提供1200 TBW的总写入量,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150万小时,寿命更加持久。
致态TiPlus7100
它还采用了HMB机制,配置的SLC Cache智能缓存让电脑开机、应用程序开与游戏加载、文件传输等彻底告别卡顿。同时,搭载Thermal Throttle,Power Management两大管理系统,能够动态调整发热温度和功耗控制,有效减少发热,提高电源效率,延长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时间。
固态硬盘能讲的很多,本文仅从接口方面给大家选购提供建议,简单来说我们在选购硬盘时,只需根据自身的需求预算,再选择相应的接口的固态硬盘即可。目前TiPlus 7100与SC001 Active在各大电商平台价格均有优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移步下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 本周为 ChatGPT 添加了 AI 图像生成功能,用户可直接在对话中创建图像。由于使用量激增,CEO Sam Altman 表示公司的 GPU "正在融化",不得不临时限制使用频率。新功能支持工作相关图像创建,如信息图表等,但在图像编辑精确度等方面仍存在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用户正在使用该功能创作吉卜力动画风格的图像。
Synopsys 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 AMD 最新芯片的硬件辅助验证和虚拟原型设计工具,包括 HAPS-200 原型系统和 ZeBu-200 仿真系统,以及面向 Arm 硬件的 Virtualizer 原生执行套件。这些创新工具显著提升了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效率,有助于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满足当前 AI 时代下快速迭代的需求。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CRM) 的方方面面。从销售自动化、营销内容生成到客服智能化,AI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还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模式。特别是自主代理AI (Agentic AI) 的出现,有望在多渠道无缝接管客户服务职能,开创CRM发展新纪元。
数据孤岛长期困扰着组织,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可靠性。它们导致信息分散、模型训练不完整、洞察力不一致。解决方案包括实施强大的数据治理、促进跨部门协作、采用现代数据集成技术等。克服数据孤岛对于充分发挥AI潜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