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市举行。峰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充分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全力打造一场开放共享、创新互动、安全高效的数字盛会。
本次峰会上,华为以“万物根生迈向智能世界”为主题,携手产业各方伙伴共同呈现数字技术持续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与经济、政务、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深度融合的多领域探索实践,以及数字包容、绿色低碳、安全可信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华为云安全作为安全可信的重要展岛,全方位展示了安全运营最新方案和实践成果,吸引了众多政企参观者及媒体的高度关注。
数字化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企业和组织的共同话题。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网络空间安全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坚实底座。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深化发展,新技术大量应用,线上场景不断丰富,网络安全面临全新风险:如技术架构系统不统一、安全资源建设模式落后、安全运营保障能力不足、安全工作成效难以度量等。
数字时代,华为云安全的解题思路
针对传统的IDC技术架构系统不统一,运营经验无法在跨项目进行方案复制,威胁识别和响应的时间长,安全工作成效难以保证等问题,华为云安全坚持三分建设、七分运营的经营理念,按照一个中心+七层防线的技术架构要求,在关注群体协防的安全云脑1.0基础上强化升级,推出具备统一安全架构、高效智能协防的安全运营方案——安全云脑2.0。通过对智能分析与处置能力的不断探索与融合,全新优化的安全云脑2.0具备两大特点:
1.基于云上大数据+威胁检测模型。针对特定场景,系统自动完成数据汇聚、威胁分析和事件告警的能力。
2.智能编排事件响应剧本,威胁事件分钟级闭环。针对安全事件,安全云脑运用编排技术对不同资产、防护组件实现配置动作,以达到单点风险全局响应的群防群控效果。
对比传统安全运营方案,通过智能分析大数据加持的新一代安全云脑2.0有以下优势:
1.全生命周期云上安全保障体系,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安全运营。按照一个中心七层防线的架构,构建从网络到应用、从主机安全到数据安全的立体纵深安全防护体系;基于安全云脑能力,从感知风险到风险闭环,将安全运营体系化、流程化、智能化。
2.精准定位风险,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基于云技术架构的统一和运营能力,安全云脑内的安全模型不断成长以匹配风险变化,客户能基于快速匹配的模型复用到业务系统中,实现风险发现和消除同步完成,极大提高了风险检测效率。
3.智能响应+威胁事件自动闭环,大幅提升防护效率。应对海量攻击,安全云脑将专家积累的安全防御经验转化为流程,并最终形成剧本,实现70%的威胁2分钟响应,99%的威胁5分钟响应。
华为云安全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模型与事件自动化处置剧本,从防攻击,防入侵扩展到数据防泄漏,构建新一代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和高效处置的云安全运营方案,为客户数字化转型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支撑政企客户上好云、用好云、管好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