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国际软件发展大会暨第五届中国软件产业年会于5月10日在线下和线上同步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大会以“数字经济新时代-软件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软件根技术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会上,华为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共同推动基础软件根技术发展达成共识;“华为全新升级欧拉开源操作系统并捐赠欧拉”、“中移在线基于鲲鹏完成基础软件全栈试点搬迁”、“基于昇思MindSpore AI框架发布四大领域创新大模型”入选2021年国内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十大事件;华为4位技术专家荣获2021年软件行业卓越工程师、7家伙伴企业获2021年软件行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12个联合伙伴示范案例获2021年软件行业典型示范案例。
(左为华为鲲鹏计算领域副总裁江大勇,右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菊)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为了进一步激发基础软件关键技术设施的创新突破,促进产业加速发展,华为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在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华为在基础软件根技术的长期积累,结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在行业和高校的优势资源,在产业研究、高校生态、众智计划、开源生态、培训认证及产业营销6大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基础软件根技术的产业共识,释放基础软件产业价值,联合发展基础软件开源生态。
同时,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并起草,openEuler开源社区、openGauss开源社区、昇思MindSpore开源社区共同支持的《中国软件根技术发展白皮书(基础软件册)》入选了2021年国内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十大事件。
为鼓励典型示范,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从2021年国内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大事件中,遴选出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欧拉、鲲鹏、昇思MindSpore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价值,尤其对我国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行业创新具有战略意义,此次均顺利入选。
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在本次大会上发表“携手共建基础软件根技术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看,应用软件是我们的优势,但基础软件相对薄弱。在计算领域,华为聚焦在基础软硬件持续创新,在过去几年里,联合产业伙伴,围绕通用计算-鲲鹏、AI计算-昇腾来持续创新、构建基础软件生态。在基础软件领域,通过持续的基础软件根技术创新,构筑基础软件能力,包括欧拉开源操作系统,openGauss开源数据库和昇思MindSpore AI框架等;同时,通过使能开源建设、使能伙伴发展和使能人才发展三方面举措,使能软件产业新生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开源应用大国,但还不是开源贡献强国。使能开源建设,就是要和产业伙伴一起,把中国开源体系基础能力构建起来持续增强。在华为全联接2021上,“开源雨林”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由华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建,旨在吸纳更多开源生态伙伴加入,帮助更多企业更好的使用开源、贡献开源,共建生机勃勃的开源生态体系。本次大会,开源雨林课程《开源文化与认知》和《开源使用规范及业界优秀实践》正式发布。
《开源文化与认知》课程主要通过开源定义及开源软件发展历程帮助企业了解开源,掌握如何合规(许可证冲突,识别合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使用开源及开源治理能力。
《开源使用规范及业界优秀实践》课程从选择开源软件、使用开源软件、维护开源软件的生命周期、回馈开源社区四个方进行阐述,通过业界优秀实践,帮助企业了解如何安全(漏洞修复能力,漏洞修复服务,漏洞修复流程)、效率(管理平台,开源软件库,代码扫描工具)使用开源。
此外,开源雨林OSR(opensorce rainforest)开源社区及开源雨林logo也在会上同步发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卢森堡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RLDP框架首次将强化学习应用于差分隐私优化,创造性地解决了AI训练中隐私保护与模型效果的矛盾。该方法如同智能教练,能动态调整隐私保护策略,在四种语言模型上实现平均5.6%的性能提升和71%的训练时间缩短,同时增强了抗隐私攻击能力,为敏感数据的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这项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完成的研究,首次从数据压缩理论角度揭示了大型语言模型存在"弹性"现象——即使经过精心安全对齐,模型仍倾向于保持预训练时的行为分布。
腾讯混元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提出MixGRPO技术,通过混合ODE-SDE采样策略和滑动窗口机制,将AI图像生成训练效率提升50%-71%,同时在多项人类偏好评估指标上超越现有方法。该技术采用"从难到易"的渐进优化策略,专注于图像生成早期阶段的重点优化,并引入高阶求解器进一步加速训练过程,为AI图像生成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更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