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李女士没有想到,远在四川大竹县竹阳街道的老母亲,通过手机拍摄一张违停图片上传到当地的“智慧城管平台”,就能轻松解决小区内乱停车的烦心事。李女士恍然察觉:家乡不再是印象中的传统小城,数字化生活也正如星星之火,逐渐蔓延辐射到了县城。
通过一个热线电话,扰民的夜市噪音很快就能被消除;只需轻轻一刷脸就能自由进出小区大门;开车保持55公里/小时的速度就会一路绿灯;只要时空一张图,田间地头的农业信息都能了如指掌……无论是百姓身边、街头巷尾,还是白领出没的办公大楼,抑或是工人劳作的工厂车间、农民耕耘的田间地头,这些变化都悄然告诉我们,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来到每个人的身边。
未来什么样的县城会脱颖而出?县域数字化发展又需要怎样的数字底座?如今,数字中国建设的“蓝图”已经全面铺开,“善政、兴业、惠民”数字化带来的转变不仅在北上广深影响明显,更是触达到了县域这个最基本的行政单元。2022年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吹响了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号角。
6月29日,人民网“人民会客厅”、清华大学联合华为云,共同打造了县域数字化专题《桑田岛时间》特别节目。节目将以“聚焦县域发展的数字化未来”为主题,通过“YES or NO”的形式设置思辨议题,引导嘉宾就县域数字化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展开思辨。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来自相关主管单位、科研院所、华为云以及县域的代表,共同描绘县域数字化未来发展蓝图。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张惠强将出席并发表自己对县域数字化发展的深刻洞察;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将结合华为云多年来构建“一城一云”的实践经验,分享华为云探究县域数字化的新模式和解决方案;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委书记李志超将分享来自县域工作一线的思考和经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何晓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付伟也将从学术的角度发表关于县域数字化发展的研究成果。
“郡县治,则天下治”。作为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县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城镇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数字化给了县域未来发展一个全新空间。"小城大智,方能大治”,关于县域数字化的相关问题,我们期待与您一起来探讨。6月29日上午9:00,请锁定人民网“人民会客厅”,或关注华为云官方平台观看节目。更多精彩,等你围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