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是第53届“世界标准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国际主题确定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并发布国际祝词。
从研发激光电视之初,海信就积极推动激光显示产业的标准制定,截止目前,海信已累计推动6项国际标准,2项行业标准和13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发布,是激光显示标准的领跑者,充分彰显出海信深耕激光显示技术的决心与毅力,和共同奔赴消费者体验科技进步带来的愈加“美好”的显示世界的愿景。
海信也是行业标准建设有力的推动者。回顾历史,2014年,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技术委员会(IEC TC110)正式成立激光显示工作组,海信刘卫东博士当选为激光显示工作组的召集人,是TC110第一位中国籍召集人;此外,海信从2017年开始就积极推动激光显示分标委的组建工作,2020年全国首个新兴显示技术分标委,即全国电子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激光显示器件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7/SC1)正式成立,海信当选为激光显示分标委的秘书长单位,牵头起草了若干激光显示国家标准的报批稿。
今年4月,由国家工信部发布的中国首个激光电视行业标准《电视接收设备 激光投影显示规范》正式实施,海信位列规范文件起草单位之列。
该规范的出台,意味着针对进入爆发期的激光电视市场,该标准将进行有效的市场秩序规范,指导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根据标准规定,激光电视显示设备(Laser TV display equipment)是指,采用激光投影显示技术,配备专用投影幕,可显示广播电视节目或互联网电视节目的显示设备。标准同时明确了激光电视的亮度单位为尼特,而非流明。
据了解,2007年起,海信在没有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更没有现成参照物的情况下,就开启激光电视的研发之旅。经过长达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研发,于2014年推出了全球首台100英寸激光电视,并最终形成了从75英寸到120英寸的全规格大屏产品布局。通过十几年的摸索,海信深深体会到“标准”对一个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激光电视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标准来保驾护航。
除了积极推动激光显示行业标准的建立,海信也在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和联盟的组建,2018年,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成立激光电视产业分会,海信成为分会会长单位。分会成立次年,即承办了首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来自全球的100多位激光显示产业链企业代表共话激光显示的未来,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
随着激光显示各项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落地,激光显示产业的发展将会提速,激光电视行业会更“如虎添翼”,在全球的竞争中也将更具话语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主要用英语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竟能自发学会处理其他语言任务,无需明确教学。这种跨语言迁移能力随模型规模增大而显著提升,通过形成"通用语义空间"实现不同语言间的知识迁移。研究为降低多语言AI开发成本、支持资源稀缺语言提供了新途径,但仍面临性能不均衡、文化适应性等挑战。
从金冠到雅客、友臣、蜡笔小新,这些曾风靡小卖铺与超市货架的老牌零食厂商,一度因渠道滞后、品牌老化而淡出人们视野。而如今,它们在拼多多上正迎来一场集体复兴。
阿姆斯特丹大学与Salesforce合作开发的奖励引导推测解码(RSD)技术,通过让小模型处理简单任务、大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智能分工,在保持推理准确率的同时大幅提升计算效率。该技术在数学推理等任务中表现出色,计算量最多可减少75%,为AI应用的普及和成本降低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