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行业中,有这样一家企业:成立15年来,运营模式独树一帜;近3年多来,经营业绩逆势上扬。这就是专注企业客户和主营限时速运的跨越速运。
2019年起,跨越速运先后成功入选多个独角兽企业排行榜。随后,跨越速运不断展现出独角兽的风采:2021年,跨越速运零担总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13亿元,在“中国零担物流30强”中位列亚军。2022年,面对不利的经济环境,跨越速运依然延续了强劲的上升势头。在行业共同经历的漫漫长夜中,这家企业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希望的光芒。
令许多人感到惊奇的是,当被问及成功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时,跨越速运上下一致地给出的答案是——科技!
一家从事物流运输的企业,为什么说“科技”是自己的最强利器?跨越速运的铸剑系统到底有多厉害?也许从跨越承运一些特殊货物的场景中,就能探寻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1、运送机密文件时,科技的安全保障
跨越速运曾经承运过什么机密文件呢?
答案是:高考试卷!
“百度”一下就能看到:根据《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规定,国家教育全国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为“绝密级国家秘密”。那么运送高考试卷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工作就不言而喻了,安全性和保密性都是重中之重。而在高考试卷的运送过程中,跨越速运能够实现的是每一秒都“不眨眼”的全链路监控!
据介绍,在货物安全层面,跨越速运的铸剑系统打造了全网场货监控。跨越全网部署了10万+的摄像头,在每台运输车辆的外部、车厢和货厢位置,都部署了共计6个摄像头。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甚至相关经手人的每个动作,都能进行严密追踪和管控,通过系统算法对异常情况进行实时预警,从而实现全局调度和过程干预。这样的科技运用,是不是有一种动作大片中的画面感?
2、运送救灾物资时,科技的时效保障
跨越速运是一家身负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近年来,在应对疫情、汛情、险情等社会灾害的公益运输中,跨越速运以自身优势为灾区构建起一条条重要的生命线,而科技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救灾物资的运送,都是一个十万火急又困难重重的疾速任务。食品、药品、生活用品、保障物资等等,关系到很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早到一刻就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无论空运还是陆运,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跨越速运的铸剑系统,能够通过车辆管理系统、中台系统和地图系统的融合,建立智能化动态路由运营体系,从成本、时效、路况、天气、目的地等多个维度,有效规避疫情期间全国道路网络拥堵点,突破交通管控下的物流瓶颈,并直接测算出时效。在一次次的紧急行动中,跨越速运展现了科技先行、一诺定达的铁军风采!
3、运送生鲜食品时,科技的经济保障
再来说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又有些特殊的货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老百姓对美食的需求越来越精致,例如大闸蟹、草莓、樱桃等等生鲜食品必须新鲜可口。这些货物对运输时效、保鲜手法均有很高要求,同时,跨越速运也贴心地考虑到了从事农副产品经营的很多客户对成本的注重。跨越速运“铸剑”系统,在客户下单后,可根据其时间、地点等要求规划多条送达路径,并为客户选择最优线路,省钱快速。
在时效层面,跨越速运铸剑系统打造了“动态路由”路径优化解决方案,从订单下发到货物交付,所有信息均以前置/同步的方式呈现。如某客户对于时效有特殊需求,跨越速运的“智慧大脑”将实时进行调整,相关生产、运作将根据该客户的需求来拉动,进而实施精益供应链管理,通过系统算法给前端下达明确指令,通过大数据、AI、5G等等一系列互联网技术以及业务场景的结合,实现整个取派交付环节端到端的拉通和全流程管控。
结语:
自2007年成立以来,跨越速运率先推出“限时速运”模式,提高了物流时效的行业标准,同时自主研发了现代化物流网络信息系统并取名“铸剑”。董事长胡海建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认定科技对于产业赋能的重要性,坚信技术的边界就是跨越速运业务的边界,用科技的高投入,实现全流程、全场景的降本增效。这就是“科技”何以成为跨越速运的“独门秘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