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朋友告诉我,春节回家时发现,他的父母变得不一样了,变得手机不离手、注意力飘忽不定,还经常刷短视频到半夜两三点,然后凌晨起床,接着玩手机。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问了其他几个朋友,他们得父母也是一样。
所以,是什么迷倒万千阿姨?什么又吸引了无数大叔,?这一次,让我们探一探“老baby”们手机里的秘密......
爸妈喜欢的网红原来长这样
“闲坐悲琴旧,全无语。余音绕梁,终不绝”的袅袅琴音;黑白交错间,落子无悔、思绪纷飞的沉思棋局;笔尖掠过纸面,墨色流转,一笔一划间,意境深远的静谧书香;色彩斑斓,生动跃然,细腻笔触下,山水人物的绚丽画卷;诗句轻吟浅唱,字里行间,韵味悠长的诗意天地;酒杯微斟,香气袅袅,一饮而尽,心旷神怡的美酒佳肴......
每一个画面都是艺术的沉淀,情感的流露,让人梦回千年,不觉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很多人以为,父母喜爱的短视频是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简单而实用,充满了日常的琐碎。殊不知,他们的钟爱不仅局限于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懂得憧憬诗和远方——琴棋书画诗酒花。
事实上,“网红”们也早已洞察到这一点,他们不再只是提供简单的生活技巧或者娱乐内容。这些“文艺网红”演绎出的场景,成为了一次心灵的触动,让久居喧嚣的现代生活中的老年人,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静谧之地。
除了文化的视觉盛宴,通过旅游短视频博主的镜头,老年人同样可以坐在家中遍览世界各地的美景,体验不同的文化魅力。
“有时候去旅行,是为了扩一寸眼界,赢一章故事,加一秒坚持。“愿你我余生无畏,只想自由妥协。”——有人说,央视才女房琪的文案像一道光,照亮了都市青年人前行的道路。
事实上,这位旅行博主对生活的热爱同样感染着中老年群体。这种用视频拍摄的美景,娓娓道来的“轻吟浅唱”,拓宽了他们晚年的视野,也满足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
什么造就了深陷短视频的“上一代”?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老年人群体对于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短视频展现出了独特的热情和好奇心。然而,是什么造就了深陷短视频的“上一代”?
对于一部分老年人而言,社交需求的满足是他们喜爱文旅类短视频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通过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互动,能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还能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联系。这种社交方式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孤独感,增加了归属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即使在老年,这种社交的本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对更多老年群体来说,喜爱文旅类短视频原因是他们本身对于文化和旅游的热爱。根据全国老龄委的调查显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老年文旅消费年均增速达23%,2021年超7000亿元。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银发族”已成为我国文旅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
在老年群体喜爱曾一度受年轻人追捧的文旅类短视频的背后,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国短视频行业兴起与2011年,为何经历之久,老年群体才开始发掘短视频这个“新玩法”呢?或许这与不断瓦解的信息茧房困境有关。
作为受信息茧房困境“迫害”最严重的群体,老年人的社交圈层较为固化,没有过量的信息供老年人接受并自行选择,这导致有限的信息量将老年人困在了更为狭隘的信息茧房之中。甚至一些“钻空子”的人,通过不透明的信息、夸大宣传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不仅侵害了老年消费者的权益,也对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加强文旅类短视频的监管,加快破解信息茧房至关重要。然而,破解信息茧房并不是仅是用户一端就可完成的,身为“罪魁祸首”的算法,应该负主要负责。
随着近几年,社会和市场对信息茧房问题的意识不断提高,政府和企业对“打破信息茧房”的呼吁声量越来越高,算法推荐平台同时也已经在反思算法推荐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同时,一些短视频平台还引入了面向老年用户的特别功能和教程,旨在降低技术门槛,让他们更容易上手。
正是这些改进,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广泛的视角,试图打破“茧房”,同时有效地弥合数字鸿沟。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这样的变化意味着能够接触到更丰富的信息,更多元化的内容,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写在最后
尽管目前短视频行业在打破信息茧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个过程还远未结束。许多越过数字鸿沟的老人出现了“数字沉迷”等新现象。
“养老问题”是国策,国家高度重视的同时,我们也期待,一方面,在国家加强多文旅类短视频监管的同时,短视频平台要提供更加积极、多样化、包容性强的健康内容,真正实现信息自由流通和知识共享,为老年用户创造更加有意义的数字体验。另一方面,呼吁家庭成员能够引导和关怀老年人的生活,减轻老年人因“孤独感”导致的“数字沉迷”。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挑战和桎梏将被逐一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年人能够在这个数字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位置的关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5G流量快速增长和新用例不断涌现,网络运营商需要在最小化环境影响的同时管理密集网络使用。Orange法国与爱立信合作开展创新试验,测试FDD大规模MIMO天线集成无线电,优化高流量区域频谱使用。双方还探索Cloud RAN和Open RAN架构,通过虚拟化RAN功能实现灵活的软件中心网络。合作重点关注利用AI驱动的自动化和意图驱动技术提升能源效率,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动态调整网络资源以降低能耗。
谷歌DeepMind等顶级机构联合研究揭示,当前12种主流AI安全防护系统在面对专业自适应攻击时几乎全部失效,成功率超过90%。研究团队通过强化学习、搜索算法和人类红队攻击等多种方法,系统性地突破了包括提示工程、对抗训练、输入过滤和秘密检测在内的各类防护技术,暴露了AI安全评估的根本缺陷。
微软正在将Windows 11改造为"智能代理操作系统",在任务栏中集成AI代理功能。新功能允许AI代理在后台执行任务,用户可通过任务栏图标查看进度状态。微软还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集成Copilot,提供文档摘要、文件问答等功能。此外,Click to Do功能得到改进,可将网页表格转换为Excel文档。这些AI功能采用本地AI和云端AI混合模式,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操作体验。
西蒙弗雷泽大学和Adobe研究院联合开发的MultiCOIN技术,能够将两张静态图片转换为高质量的过渡视频。该技术支持轨迹、深度、文本和区域四种控制方式,可单独或组合使用。采用双分支架构和分阶段训练策略,在运动控制精度上比现有技术提升53%以上,为视频制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