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发布《中国政务服务平台2022年厂商评估》,报告选取国内典型的政务服务平台厂商进行重点研究,烽火成功进入中国政务服务平台市场领导者象限。
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政务服务平台在政策层面受到高度重视,事实上也成为政务数字化核心的应用平台。
据IDC报告显示, 2021年中国政务服务平台市场规模超过50亿元人民币,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政务服务平台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由一网通办、一网监管到疫情防控;由政务服务审批,逐步拓展到公共服务、社区生活等便利服务;同时,在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技术的加持下,在业务办理品类、数量,以及办理便捷性、准确性上都有了长足进步。总体上,政务服务领域具有如下发展趋势:
跨地区跨部门应用打通、整合及流程再造。当前,政务服务大多遵循线下传统流程,实现“线下”事情“线上”能办。未来,将更加关注业务部门的流程再造及跨部门的流程改造,特别是对高频业务,实现线上业务的敏捷高效,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打通跨域流程。当前,各个部门存在数据壁垒,在数据共享的时效性、数据质量上提升空间较大。同时,跨省跨域通办持续推进,打通数据壁垒的需求会更加紧迫。此外,政府体系内需要培养总体的数字化思维,提升人才队伍数字素养。
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智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政务逐步重视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化能力嵌入政务服务的全流程中。文字识别、智慧语音服务、自然语言理解(NLU)、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智能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将持续深化应用。
今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要求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政务大数据体系相关体制机制和应用服务创新,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数据正在成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要素,以及政务服务智能化提升的发力点。
近年来,烽火一直以“数据”为核心,积极布局数字政府建设领域,聚焦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协同办公等建设热点,基于平台化、中台化的设计思维,持续丰富业务和数据中台能力,助力各级政府推动“一网通办”、“一件事”等场景创新,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方便公众企业办事,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便捷化、办理协同化。在今年新发布的国家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估中,烽火助力湖北省跃升至“非常高”行列,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未来,烽火将进一步聚力创新,紧跟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趋势,将数字技术有效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让政务服务更加智慧便捷、普惠民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滑铁卢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LOCKET技术,解决AI服务"按需付费"的商业化难题。该技术通过创新的"适配器融合"方式替代易泄露的密码验证,实现100%有效拒绝未授权功能,同时保持已授权功能性能损失不超过7%。面对恶意攻击的成功率控制在5%以下,为AI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可行的精细化定价解决方案。
谷歌推出升级版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基于最新Gemini 3语言模型构建。新模型支持更高分辨率(2K/4K)、准确文本渲染、网络搜索功能,并提供专业级图像控制能力,包括摄像角度、场景光照、景深等。虽然质量更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1080p图像费用为0.139美元。模型已集成到Gemini应用、NotebookLM等多个谷歌AI工具中,并通过API向开发者开放。
KAIST研究团队开发出Diffusion-Link技术,通过扩散模型解决AI系统中音频与文字信息的"沟通障碍"。该技术采用轻量级设计,无需外部知识即可将音频特征转换为文字特征,在音频字幕生成任务上取得突破性成果,零样本性能提升52.5%,为多模态AI系统发展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