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对于科幻爱好者而言,不由自主的会想到《黑客帝国》、《三体》、《奇点》等经典作品,其中利用这项技术来实现“意念操控”的场景,在彭雷看来,科幻世界并非遥不可及,如同他公司的口号“让大脑连接未来”(In brain to future)所指向的那样,脑机接口会改变人与信息交互的方式,人类一定能解开大脑的秘密,这是脑虎科技的终极目标。
在大脑中插入电极,用意念影响身体,听上去仿佛是科幻电影中的画面,彭雷表示这是脑机接口技术的终极状态,因为我们人类所有认知和感觉都是由大脑活动产生,“我能看到你、能听到你的声音、感受到你的存在、能与你互动”,都是大脑的快速运转所产生。彭雷非常认同《奇点》里面描述的那样:我们是有可能脱离自己的身体、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在数字空间存续下去的,这也是当时《奇点》里面描述的这么一个“数字孪生”的概念,他觉得那是人类的终极状态。
这让人想起了近期热播的《流浪地球2》,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要求所有人都进入一种非常状态下的生活,而且要持续很长时间,“流浪地球”的设定是要经历2500年,100代人,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最后到达设定的目标。
就好比《奇点》书中提到,在2035年到2045年间,人类能完全解开大脑的秘密,能够通过外部连接的方式实现我们的思维、记忆、甚至意识这些能力,实现在数字化上的孪生状态。彭雷对“数字孪生”的设定是有非常长期的战略愿景和规划的,在他看来,这需要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的持续努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一定会突破人与电脑之间的最后一条边线,而脑机接口的技术终将改变人与信息交互的方式。
脑机接口从最初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的是帮助四肢残疾和脊髓受损的人重新行走或重新支配上肢,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在探索中,脑机接口已经出现了两种技术路径,一是植入式(侵入式),二是感应式(非植入式或非侵入式,即无创脑机接口)。
纵观整个脑机领域,目前马斯克的Neuralink已经非常接近工程化、产品化、规模量产的阶段了,而国内的同类型脑机接口企业,尤其是植入式的技术,在商业化的转换上整体比美国晚了6、7年的时间。
但彭雷坚信“中国脑计划”的战略推动力,“我觉得从一些具体指标上来看,我们在一些通道数、电极材料、包括信号的处理等方面是有一些优势的。例如脑虎科技用蚕丝蛋白这种非常独特的中国特色的生物安全材料来做辅助植入的工具,这方面我们是有一些独特专利的,也是我们跟马斯克在植入方式上最大的区别。”
他表示,马斯克的植入方式是做了一个叫“缝纫机”的机器人,通过钨针带着柔性电极插入大脑,再把针拔出来,把线留在里面。而脑虎科技正在探索的一种方式,是把线变硬,通过固化的蚕丝蛋白液包裹电极植入大脑,植入后的蚕丝蛋白会慢慢释放,释放掉之后也是一个生物安全性非常高的材料,可以理解成以电极为剑、用蚕丝蛋白做剑鞘,插入之后剑鞘融化、留下剑本身。
如何理解“让大脑连接未来”,彭雷觉得,当人们能够解开大脑的秘密,能够有一套脑机接口设备接上大脑之后,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它能够连接到什么,也不知道最终它会产生多大的变化,但我们只知道它能够连接到未来,它是未来的一种形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的分布式边缘架构从设计之初就以韧性为核心,全球平台通过跨区域负载均衡和智能路由技术,确保即使某些节点出现故障,流量也能无缝切换至可用节点。
商汤科技研究团队开发的InteractiveOmni是一个突破性的全模态AI助手,能够同时处理图像、视频、音频和文字,并具备强大的多轮对话记忆能力。该模型采用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从多模态输入到语音输出的统一处理,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4B参数版本就能达到接近7B模型的性能,且已开源供研究使用。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腾讯混元团队联合北航、清华推出Honey-Data-15M,这是一个包含1500万高质量图像-问答对的开源数据集,通过创新的双层思考链策略让AI学会深度推理。基于此训练的Bee-8B模型在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卓越,证明了专注数据质量能让开源AI达到商业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