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投身大语言模型创业或发布大语言模型成为中国科创界最热门的话题。除了大语言模型,AIGC赛道上就没有机会了吗?显然不是。近期的铅笔道AIGC科技大会上,新壹科技CEO雷涛在圆桌论坛环节,围绕AIGC浪潮中属于创业公司的机会及商业应用前景发表了看法。
铅笔道AIGC科技大会圆桌论坛
雷涛表示,AI赋能视频生产,进一步降低了视频生产门槛,用户可以更方便快捷地生产更高质量的视频,让更多人参与视频创作,从而进一步释放创造力,视频行业的格局也可能由此再度改变。
他以旗下智能AI内容生成产品举例:“一帧秒创是从2021年末开始研发的产品,谁都想不到GPT-4会在一年多后就推出。我们基于OpenAI及其它几个开源大模型做了垂直训练,基本能保证现阶段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当我们付出大量人工学习的成本后,通过大量标注,可以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背后的意思,这也是本轮AI大模型最让人兴奋的地方。”
随着更先进的开源模型相继推出,我们自己的模型也在不断进化。相对国内其他产品,一帧秒创的语言模型并不会比他们差。在视频这个垂直领域,我们甚至还有很多优势。某些方面来看,我们跟百度的差别要远小于百度跟OpenAI差别。
他坦言,AIGC产业未来的核心竞争点肯定还是比拼创造力。创造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创意形成的过程,就是你脑中突然有了一个天马行空的idea;另一部分则是将创意落地,最终创作出内容的过程。以Midjourney为例,他们的文生图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生成的图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真正能产出创意和故事都令人拍案叫绝的并不多。
新壹科技CEO雷涛在铅笔道AIGC科技大会圆桌论坛上分享观点
在雷涛看来,AIGC不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赛道,大厂主要精力在大模型,创业公司的主要机会在应用端。大厂把大量资金、技术、人才放到大模型上,不一定有那么强的动力去做应用端。其次,大厂对应用端的理解不一定有创业公司深。
“大模型终归要落地到应用端,这波AIGC浪潮中应用端的机会不比大模型小。创业公司和大厂大概率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创业公司很灵活,可以选择跟哪家的大模型合作。大厂要尝试应用端,那他肯定只能用自家大模型,而不会用竞争对手的大模型。创业公司如果专注应用端产品,需要更关注用户的反馈。“
当然,就目前的技术态势来看,大模型技术肯定还会继续进步,如果大模型技术停滞不前,应用端的迭代也无从谈起。
雷涛也结合自身分享了心得,他建议专注应用端的创业公司,要想好怎么变现。以新壹科技为例,我们观察到有两类公司可以尝试定制。一类是许多自媒体都有制作讲解类短视频的需求,但又不想专门雇一个制作视频的人,一帧秒创简单易用的产品特点正好切中他们的需求;另一类是营销类公司,比如做本地生活营销,会有大量制作短视频的需求,一帧秒创的素材库能大幅提升产量。经过我们的计算,一帧秒创每分钟的视频制作成本,对企业来说已经非常具有诱惑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